高鵬明
摘 要: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就是將自主學習的思想貫穿于整個化學教學過程。要從轉變教學理念—興趣教學—問題教學進行突破;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挖掘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學會學習。
關鍵詞:自主學習;興趣教學;問題教學策略
隨著高中化學知識的難度和深度增大以及對高中學習生活的不適應,高一新生中逐漸出現一部分化學學困生。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養成自己學習思考和探索的習慣。
一、進行激勵教育,強化學困生自我意識——“能學”
從學習方面來講,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非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師的細心的引導與激勵之下,在后天的教學當中逐漸的培養出來的。例如筆者所教班級中有很多學生由于自身基礎的問題,普遍對化學都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幾乎都已經放棄了化學。對于存在如此思想的學生,作為教師就需要不斷的對他們進行鼓勵,隨時的觀察他們在學習當中的困難,進行適當的補習;在作業方面,則需要進行分層次的作業布置,讓他們從化學當中最簡單、最基本的知識點開始學習;在進行各項化學小測驗的時候,也只要求學習掌握住最基本的知識點,就能夠從中獲取成就感;在學生已經能夠解答出簡單題目,在不滿足于簡單題目的時候,就可以抓住這一些微小的進步,給予他們鼓勵,讓他們認識到自己還是可以學習的。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需要恰當的鼓激勵學生。如期望激勵、表揚激勵、反饋激勵、成功激勵等,這些激勵機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經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不斷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困生學習欲望——“想學”
(一)設置懸念,激發求知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抓準時機,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以及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銅與硝酸的化學反應的時候,教師提出了問題:“為什么稀硝酸與銅反應之后是NO,而濃硝酸是NO2,在還原的程度上稀硝酸較大,就可以證明出濃硝酸的氧化性沒有稀硝酸強,此一句話對嗎?”學生在了解了問題之后,就進行小組討論。教師再通過恰當的引導分析與總結,學生就能夠輕松的掌握住物質還原性和氧化的比較方式。
(二)錯誤例子的設計。錯誤的例子設計也就是進行“診斷”錯誤題目的活動。針對學生在考試以及課后作業當中容易出現的錯誤,選擇出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與典型性的例子,讓學生在分析當中“診斷”出錯誤之處。如高中化學的平衡移動的教學當中,教師針對這樣一道題:“在混合溶液,FeCl3和HSCN當中,存在的平衡公式為:FeCl3+3KSCN=Fe(SCN)3+3KCL,將KCL加入到混合液當中的時候,上面所列出的平衡式就會出現逆向的反映,溶液也逐漸的變淺。”然后指出這樣得出的結論是錯誤的。學生在此就會產生興趣,就會從心理上去研究與分析問題,從而找出正確的答案,而在找尋當中,學生也能夠自主的進行學習。
(三)用疑問來激發興趣。在高中化學的教學當中,巧妙的疑點設置,學生就會對問題產生興趣,從而一起激烈的爭論。例如:在教學如何計算ph值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對于:“將ph=2的鹽酸溶液稀釋1000倍,溶液的ph值是多少?將所得溶液再稀釋1000倍,溶液的ph值又為多少?”進行詳細的思考與計算。通過錯例的分析、討論之后,學生也能夠逐漸的掌握有關的計算方式。
三、采取“先學后講”,讓學生在嘗試中體驗自主學習
(一)明確學刁目標:課前把本節課涉及的內容以填空的方式印發給學生,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主題,應該掌握哪些知識技能,需要運用哪些科學方法,學習中獲得哪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明確目標的指引下,學生學習的動機明確,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重要前提。
(二)自主學習:學生參照預習提綱進行教材的閱讀,把預習的結果填在提綱上教材閱讀的質量不同,預習的效果也不同。在預習中學生會發現自己知識上的疑點,為課堂聽講做好了鋪墊。這種帶著問題的有針對性的聽課必然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解決疑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圍繞著學生預習中出現的難點進行精心解答,師生共同概括總結,使學習質量得到提升。
(四)檢測效果:這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環節。在檢測中學生會發現自己在知識上的不足,以便查缺補漏每周進行一次單元測試,針對學生在考試中出現的問題反復強化以查缺補漏。
四、進行有效指導,深化學生知識把握——“會學”
學生的認識過程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要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透徹,融會貫通,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可概括為兩點:一是幫助學生形成化學學習常規,包括實驗常規、聽課常規、看書常規,作業常規;二是結合化學學科學習的特點指導學法。例如對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生感到多,雜、散,往往給記憶帶來困難,可指導學生用歸納對比的方法,把各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質進行比較,通過比較找出元素及化合物性質間的相似性和不同點,再按照它們的性質差別的大小順序找出遞變規律。指導學生在學習一章后,采用列表或繪制關系圖的方法把一個個知識點勾畫出來。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更要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努力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做好自己角色的轉換,在化學教學實踐中應教會學生自主學習,使其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提高學困生的化學應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