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元江
摘要:從古到今,我國都對德育教學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在學校教育中更是將德育培養放在首位。教書育人,意味著教師還承擔著培養學生道德品行,陶冶學生審美情趣的責任。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很好地為學生滲透德育知識,語文課程的學習內容貫穿古今,廣博的文學資源可以很好地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通過對文學內容的學習與理解,學生可以獲得更多傳統道德品質的影響。因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利用好教學資源,在日常教學中為學生滲透德育方面的知識,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道德品質與行為規范,幫助學生提升道德素養。本文將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教學,探究初中語文教學內容在德育方面的有效利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有效開展;德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144-02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很多的教學內容都能夠成為德育教學的輔助內容。其中包括一些戰爭年代的革命精神、高雅志趣的詩文鑒賞或者積極向上的散文隨筆等等。豐富的語文學習內容,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情懷,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建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另一方面,在教學中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在文學的海洋中拓寬自身的胸懷,形成樂觀的人生態度,更積極地面對人生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語文學習中所凝聚的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精神,是德育教學的良好基礎,在日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就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促進道德修養的發展,使初中階段的德育教學落到實處。
1.增強學生正面情感體驗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叛逆期,很多時候不能夠理解教師與家長給予的關愛,會與教師或家長關系緊張。有時壓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也會出現與同學吵架、打架或者猜忌的情況。因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借助教學內容,為學生輸出更多正面的情感教育,增強學生正面的情感體驗,在學習中慢慢地明白家人與朋友的對自己的關懷,學會感恩,學會敞開心扉與教師或家長進行交流。從而緩解與教師、家長和同學之間的關系,獲得更加積極和諧的初中學習生活。
例如,學習七年級上冊課文《羚羊木雕》,本篇課文講的是"我"未經父母同意便將貴重的木雕送給了最好的朋友,迫于父母的壓力又不得不向朋友要回禮物,最終仍然獲得朋友諒解的故事。很多學生閱讀過后會怨恨父母,并且支持"我"對待朋友的行為。而教師此刻要引導學生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問題,"我"的行為確實欠妥,畢竟木雕非常貴重,父母也是希望"我"做事能夠更加周全一些。學生在課文學習中學會換位思考,在生活中也將避免與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誤會,獲得正面的情感體驗。
2.培養學生優秀道德品質
初中階段稱之為學生可塑性最強的階段,一方面學生還沒有形成完備的思想品格,另一方面該階段學生的思維與情感運轉得最為靈活與豐富,他們的思想品格與心理素質都處于極其不穩定的一種狀態。在這個階段里,教師需要為學生傳播科學正確的價值體系以及道德品質,讓學生在優秀道德品質的培養中,學會明辨是非,提升心理素質。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用真誠的心面對與解決學生的問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品德的發展。
例如,學習七年級下冊課文《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本篇課文中對聞一多先生的品行與道德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論述,可以讓學生從中認識到聞一多先生身上非常可貴的品質。首先便是做人要有原則,為人處事要有自己的主見。其次便是聞一多先生身上表現出來的高度的愛國情懷,值得每一個學生品味與學習。在這樣的課文教學中,學生可以建立起優秀的道德品質。
3.利用情境加強學生感受
在語文教學中,為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快更好地引起學生的思考與共鳴,教師也可以建立有效的教學情境。一方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強情感體驗,另一方面也能促進學生對于課文知識的理解,提高語文學習的質量與效率。學生真正參與、融入到語文課堂中,才能夠使德育教學更加有效。
例如,學習八年級上冊課文《背影》,本篇課文主要是作者對于父親某一個令自己動容的背影描寫,自己的心路歷程被完全剖析,表達了自己對于父親深深的緬懷與熱愛。教師可以利用一些音頻、視頻為學生創建一個氛圍,引導學生分享一些關于父母的細節,帶領學生感悟父母對自己深沉的愛。
結語:不論在哪個學習階段,德育教學都是教師不可忽視的教學內容。學生來到學校接受教育,除了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學生品行修養的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才是今后社會中更需要的人才,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才能夠使學生不至誤入歧途,能夠有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目前許多初中語文教師還沒有意識到語文教學對于德育教學的積極作用,豐富的文學資源可以啟迪學生的品行修養,激勵學生形成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讓學生熱愛生活、學會感恩。高雅的文學作品,還能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直接影響學生行為規范。因而,初中語文教師要看到語文課程教學對于德育教學的重要性,有效利用語文教學資源,在日常教學中為學生滲透良好的德育教學,為學生奠定良好的道德根基。
參考文獻:
[1] 劉雙龍.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途徑淺析[J],文學教育(中),2011(05).
[2] 張菊孔.淺論德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文學教育(中),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