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春+董俊秀+黃俊
【摘要】中職院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旨在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職業人才,幫助中職院校學生找準自身定位,明確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目標,其核心提升中職院校學生就業競爭力與職業選擇成功率。但部分中職院校嚴重忽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學內容死板單一,缺乏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制度,任由學生盲目就業,本文首先探討了健全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學生的指導作用,結合中職院校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
【關鍵詞】中職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193-02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展,社會對于中職院校學生專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每年應屆畢業生的數量持續上漲,求職壓力居高不下,面對這種嚴峻的就業形勢,中職院校如何建立好職業生涯規劃策略顯得尤為重要,院校應該發揮自身長處,引導學生憑借個人興趣愛好確立事業方向,在學好基本功的同時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的職業生涯規劃。
二、建立職業生涯規劃對中職學校的重要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又稱之為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美國學者帕森斯最先提出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是指個人或者組織對于未來從事的職業進行設計、思考、執行、反饋的過程,中職院校的學生多為初高中畢業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屬于個體層面,中職院校應該以學生健康發展為核心,對學生個體潛在的職業質量進行分析,注重提升中職學生綜合素質及專項能力的培養。隨著我國教育結構的不斷調整,國家教育部將職業教育作為發展現代產業的重點推廣工程,以德國的“雙元制”教育作為基礎教育模式,具有輔導學生心理健康、高水準師資力量兩大突出優點。因此,中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重要性日漸凸顯,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學生發揮自身優勢,進而影響中職院校學生未來事業的發展。
三、中職院校對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規劃存在的問題
中職院校盡管在整體內容、方法上進行較大的職業規劃調整,但在思想認識和核心教學水平以及專業教師團隊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弊端,影響中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效果。
1.缺少系統的教學方案
在目前的中職院校中,部分學校只是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訓,職業生涯規劃培養意識匱乏,另外學校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每周最多為兩課時,并且老師沒有制定系統的培訓方案,多是依照教材內容照本宣科,每個專業的老師對不同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有各自的見解,造成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出現分歧,加之部分指導教師缺乏專業系統的培訓能力,指導力度和規劃內容達不到標準,缺少健全的管理制度與教育方案,自然不能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知識。
2.缺乏完善的指導制度
中職院校與指導老師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緊迫性和作用認識不夠,健全的職業生涯規劃不僅是中職院校創新教育的必要內容,也是中職生進入職場的關鍵。中職生與其他高校學生相比知識儲備和心智相對不成熟,由此也導致學生普遍缺乏自信心,因此學校應該重視相關就業指導制度,合理運用不同種職業生涯教育策略與工具,指引學生增強應對職業困難和挑戰的自信心,樹立積極向上的就業創新意識。
四、中職院校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的措施
1.建立統一的職業生涯規劃制度
中職院校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國家教育部的大力推行,也是職業教育本質的迫切需要,目前,國家采取了加強對職業教育投入等一系列舉措以此來吸引學生重視職業發展,但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各大職業院校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重視程度不一,很多學生只是應付修滿學分,沒有真正意識到對企業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課堂實踐活動中,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就業方向和就業目的,倡導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價值理念,將法律道德、創業教育、心理教育擺放在首要位置,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中的思想素質教育部分,建立成體系的職業生涯規劃發展步驟,結合思想道德品質,以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育理念作為就業指導中的核心思想。
2.提高中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為了滿足社會發展的長足進步,中職院校學生應提高自身綜合能力水平,學生通過對自我能力的檢測找出短板,明確階級目標和努力方向,從現有能力和興趣愛好出發,以選擇的職業預期和自我實現目標尋找二者存在的差距,并且明確如何通過興趣愛好轉化為自我角色調整來對接縮小當前知識素養的差距。中職院校學生還應注重綜合素質的建設以及提升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視,真正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價值,明確職業生涯選擇方向和完成預期目標,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就。提升自我能力的途徑有很多,例如參加實踐訓練、參與有針對性的培訓項目等方式,制定階段性定位發展策略應對職場中的各種挑戰,樹立中職院校學生在未來事業領域的自信心、主動性,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正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本目的。
3.強化職業生涯規劃的教師團隊
中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最關鍵的步驟就是師資力量的建設,根據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培養目標,大體將教師隊伍分為三種即課程任課教師、理論研究人員、輔導員老師,這三類教師工作內容側重點不同,在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首先,負責職業生涯規劃的教師都應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就業指導等多項理論知識,強化發展理論如人格與生涯理論、性格與因素匹配理論、行為理論,對適合中職院校畢業生發展的企業單位進行調研,幫助學生學生關注相關企業動向。其次,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培訓的人員必須要有任課教師或就業指導等經驗,可以掌控現場秩序,透徹的講解如何制定符合自身情況的發展策略。再次,中職院校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者加強培訓力度,積極組織一些名人講座,讓更多的任課教師接觸到新鮮的就業指導方法,拓寬職業生涯規劃領域的知識面,培養“雙師型”的優秀工作者,此外,中職院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原有的思想政治教師和就業指導教師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培訓,打造出更加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最后,與學生溝通交流最頻繁的應屬輔導員教師,他們是開展教學活動和思想教育的中堅力量,因此,輔導員老師應該負責中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統籌安排,落實就業指導思想教育工作,掌握學生在不同階段心理狀態對知識技能的運用情況。
五、結語
中職院校是為社會各行業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目前,中職院校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不斷探索,其未來發展目標即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中職院校學生確立理想職業與理想定位,端正學習態度,使得學生長遠發展成為可能,切實的為社會輸送技術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曉春. 中職學生職業化塑造探究 [J]. 職業技術, 2015, (09): 15-23.
[2]饒維苗. 中職廣告設計專業課程設置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 [J]. 職業教育研究, 2011, (12): 17-26.
[3]白樺. 中等職業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路徑選擇 [J].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3, (03): 14-21.
基金項目名稱:中職生職業化塑造與生涯規劃教學研究
課題類別:省重點課題課題編號:ZJB121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