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華+王成鳳+尚巖
【摘要】在高校教育中注重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已成為教育中培養的重點,本文通過在高校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研究,發現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不僅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縮短了書本知識與工程實踐之間的距離,促進了學生自主完善知識結構、自學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
【關鍵詞】創新能力 教學模式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229-02
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1]。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社會對綜合性人才的需求日趨嚴峻。在高校教育中注重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成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需要,因此我們高校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不但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知識能力,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根據我國教育發展戰略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要求,我校本科教學以“寬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為培養人才的宗旨,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從而形成面向未來的科學態度。
中國傳統的教育是倫理型教育,教學模式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并且大多數高校偏重對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考核,強調知識記憶、應試考核、標準答案,無形之中就把實踐教學以及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實際能力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純粹的理論學習在教學中占有絕對的地位,也形成了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從而成為了被動者和服從者,造成學生的創造性和獨立性得不到更好的重視與發展。
高等學校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是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夠,學生往往不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設計的能力,并且欠缺創新及獨立工作的能力,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實踐不足。在人才濟濟的今天,如何在高校教育中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也成為了衡量高等教育成敗的重要標準。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自主性,促進學生獨立思考、積極進取、自由探索,充分發揮其獨立性的思維。教學方法應經常結合學生的思維方式靈活進行轉變,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從而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動者,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實踐能力基本培養體系是針對全校學生,通過培養方案中設置的各類實踐環節,讓每一個學生在大學四年的學習中都能接受一定的創新能力基礎訓練和創新思想的熏陶。創新能力的培養體系則是貫徹以“學生為本”為前提,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為主線,由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課外實踐項目所構成,以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個性化培養體系,主要包括創新創業類項目、科技競賽類項目等[2]。
為了系統研究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我們從如下幾方面進行了實踐研究,并根據反映出來的問題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1)從專業概論起至若干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循行漸進,始終堅持通過課堂講授了解專業、掌握知識;(2)通過興趣小組學習、培養專業技能,通過開放性實驗室為學生課程學習、課外科技活動和各類學科競賽提供設備和場所;(3)將競賽與教學相結合,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競賽,使學生將所學的各個模塊知識進行串聯,學會綜合應用,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4)培養學生通過參與科研項目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素質。創作條件、因勢利導、鼓勵、支持、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級別和類型的競賽活動,既提升了學生的自身科技創新能力,又為學校爭得了榮譽。本著“優化教法、提高效果、靈活多樣”的原則,研究結果將對促進教學起著積極的作用,研究的目標是引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技能提高。
通過以本科教學大綱為基礎,結合課程設置與進程,分三個階段進行了方案實施。
1.引導階段:從新生入學報到開始,以各種科技成果展示、興趣小組介紹、專業概論學習等各種形式,有計劃、有意識、有步驟的影響學生,介紹培養專業興趣,采用討論會、學術報告會、交流討論會的形式鼓勵學生觀察現象、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法。我們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出問題及試圖解決問題是動力的源泉;
2.培養階段:通過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著重對學生學習課程的總結與慣通能力的培養,由于該階段是學生專業素質形成的重要階段,創新意識啟蒙與實踐能力培養的關鍵期,我們計劃組織學生參加實際項目調研與方案論證、觀摩或參與各類比賽、典型案例分析討論會、專業素質自我塑造講演討論等活動,形成一種發自內心的學習沖動、研究沖動乃至創新沖動;
3.鼓勵階段:有了前期的基礎與準備,本階段以鍛煉、鼓勵為目的,項目的某些局部環節、各種競賽的主體、繼續深造選擇的取舍、幫助師弟師妹的責任與義務、集體榮譽感的樹立等活動的參與與主導,我們重在指導、建議、鼓勵、總結。在此過程中我們堅持,對挫折我們理解、包容、自責,對成績點贊、鼓勵、以學生為榮。我們相信,通過計劃的實施與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提升一定會獲得質的飛躍。
近年來,我們從新生報到之日起,通過一些宣傳、推介、作品演示活動,可以看得出新生表現出了濃厚的好奇與關注,消除了離家的恐懼與迷茫,也安慰了學生家長的種種擔心,更重要的是學生走進校門的第一時間,對專業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見到了我們團隊的老師、師兄師姐,使他們安心、放心、進而有了夢想。接下來安排學生參加、指導學生參與各種活動,取得較好的成績。具體實踐措施為:
1.通過專業學習與討論,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效果,學會分析、解釋現象;
2.指導學生動手、參與和實踐,積極參與各種制作與競賽;
3.過程把控、實施,有目標的選擇競賽參加;
4.總結、改進措施。
研究證明,重視大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積極開展各項科技競賽活動,有利于教學與科研的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有利于推動教學改革和教學建設;大學生提升了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不僅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縮短書本知識與工程實踐之間的距離,還促進了學生自主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精神,增進了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C].1999.6.13.
[2] 嚴薇.袁云松.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1).
課題項目:華北水利水電大學2015年度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提升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