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郁利
摘 要:思想品德是小學生必修的一門學科,能直接反映出一個學生的素養,影響一個學生以后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生;思想品德;角色扮演
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對小學生的社會常識、日常行為規范和社會公德等方面的教育。由于小學生的認識意識還比較模糊,懵懵懂懂還不穩定,而且小學生在小學時期是個性品格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時期,因此,在小學時期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培養,有助于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雖然小學生的社會經驗偏少、閱歷尚淺、認識能力較差,但是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起著非常大的作用,所以,老師的言傳身教是學生良好品德逐漸形成的基礎。
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我根據教學課本的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多方面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因材施教,盡可能地給每一個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并運用社會上的真人真事、有趣的寓言故事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方法,在教材的基礎上,拓展知識面,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能激發學生對思想品德學習的興趣,促進他們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
一、角色扮演,學會換位思考
教學中,抽出一部分課堂時間讓學生自行分組來扮演課本中的人物,表演出書中的故事情節。學生可以通過角色的扮演親身體會書本內容,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更具有趣味性。通過實現角色的轉換,學生可以從中體會到課本中的思想內涵,使學生身臨其境,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互動,增強社會中對角色的認識,喚起責任感。學生表演后再逐一進行評價,在評演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言談舉止,學生的道德認識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變為學生的行動并且表現出來。
二、展開辯論,加強理解
學生的道德認識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內容。通過設置活動拓展認識,開展激烈的課堂辯論,是達到源于課本而高于課本這一目的的有效途徑。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搜集一些適合小學生辯論的有關思想品德的問題,讓學生采用辯論的方法解決問題,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積極思考、主動研究,從而達到在辯論過程中,使學生得到啟發,提高他們的道德判斷能力與道德行為能力的目的。在辯論后,老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總結并給予正確的引導,表揚學生善于辯論、勤于思考的精神,更加可以加深他們對問題的理解,將思想品德教育學以致用。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作為一名思想品德老師,應該了解班級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正確引導,讓學生互相幫助,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優點,取長補短。例如,班級里有一個學生,上課時思想總是不能集中,作業完成得不夠用心,而且字跡潦草。了解了他的情況之后發現,他在課堂互動中的表現不錯,他需要的是對他的肯定,這樣他就會積極地去表現自己,帶動其他同學,將優點展現出來,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即使課上沒有互動內容,他也能夠思想集中,一段時間之后,他的作業不再是以前潦草的樣子,學習的積極性也更加突出,作為老師看到他的改變,我很是欣慰。這件事也充分說明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四、融入集體,培養集體榮譽感
集體活動可以培養一個人的品質。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也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進入校園后,他們就不再是家中的王子、公主,而是要在集體中生活和成長,每個人都是集體中的一員,沒有在家中的優越感,真切感受集體的力量。從集體中受到教育,得到激勵,充分培養學生為他人、集體著想的精神,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學校組織的運動會和才藝比賽等,都是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非常好的集體活動,有意識地調動每位學生參加比賽的積極性,讓他們感到集體的榮譽與每個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比賽,為班級增光添彩,一定會產生勝利帶給他們的自豪感和榮譽感,享受集體榮譽感帶來的喜悅。
五、家庭教育同等重要
僅僅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家庭教育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說得一點都沒錯,孩子往往將父母作為自己學習的目標,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最直接、最深刻的。這就要求家長多與老師溝通,并且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做孩子的榜樣,感染孩子,為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起到模范作用。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思想品德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作為一名小學思想品德教師,我深知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不容忽視。應該從一點一滴做起,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為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塑造美好的心靈,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真正地煥發出勃勃的生命力,成為知識豐富、道德高尚、為社會有用的人。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