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堂
摘要:英語教師要完成英語教學的任務,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使每位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都能得到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英語教師必須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英語;教學;小組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178-01
在長期工作在初中英語教學的第一線,從實際的摸索中,我發(fā)現(xiàn)小組活動教學法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參與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采用小組活動學習法,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全班學生都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來,打破了以往以教師為主宰的課堂教學模式。小組成員間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學生有機會表現(xiàn)他們的能力,并且互相啟發(fā),產(chǎn)生思維的碰撞,生成更多的探索愿望,形成自信、自強精神。同時,同伴們的知識和經(jīng)驗可以使學生逐漸破除以自我為中心的態(tài)度,養(yǎng)成聽取他人意見的習慣。
小組活動學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采用不同的活動形式,常見的有下列幾種: ( 1)、兩人一組型:此種方法適用于學習簡單的對話。 例如:在學習討論 seasons 時,兩人一組操練如下: A: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B: It's an easy question. I think I like summer best. A: Why do you think so? B: Because I can go swimming in summer. I enjoy swimming very much. A: … B: … ( 2)、三人或四人一組型:此種方法適用于講解時態(tài)等帶有語法性的知識。例如: A: 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 B: I helped my mother do some washing. A (to C): What did B do last Sunday? C: He helped his mother do some washing. ( 3)、六人或八人一組型:此種方法適用于學習課文。學生六至八人一組,就一段文章展開討論,可以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答案,也可以讓學生自問自答。
教師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充分練習,他們可以互換角色,每個人都有問和答的機會。因為語言交際是雙向的,這種方式避免了某些學生只問不答或只答不問的弊端。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 Book 2 Unit 10 " Yesterday " In Concert 這篇文章前,學生就可以六至八人一組討論如下問題: A: How do you like music? B: Is there a band you like very much? If there is one, please name it in English or Chinese. C: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Swedish rock music? ( 4)、以大組(group)為單位進行分組(全班分成四組):采用該種學習方法可以使組與組之間形成競爭,既增強了學生間的競爭意識,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因為該組人員眾多(就我目前的學校每組是14人左右),我在分組前要求每組選舉一位Leader,Leader負責召集組員討論問題,整理組員發(fā)言稿,對組內(nèi)學習結果進行初步校正,Leader還要負責小組活動時該組的秩序。此種小組學習形式中的Leader可以是固定不變的,也可以是過一段時間換一位。例如:為了擴大學生的英語詞匯量,我經(jīng)常要求每組的Leader帶領組員進行詞語接龍比賽:Group1: weather, w-e-a-t-h-e-r, weather, 天氣; Group2: rice, r-i-c-e, rice, 米飯; Group3: egg, e-g-g, egg, 雞蛋; Group4: grow, g-r-o-w, grow,種植;Group1:… ( 5)、以男女生為單位進行分組:采用此種學習方法可以使男女生之間形成一種競爭心理,以此激勵部分落后學生積極向上,有所進步。
大家都知道,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發(fā)育階段,性別意識開始加強,男生女生都有一種在異性面前想要表現(xiàn)的欲望。如果教師能把學生的這種好表現(xiàn)好出風頭的勁頭引導到學習上來,必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上面分組情況一樣,我要求男女生兩組各選舉一位 Leader負責該組的學習情況。英語教師只有一人,而學生有幾十個,又是一批正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所以有時候教師也會面臨性別的尷尬。Leader的存在就可以避免這種課堂教學中的"突發(fā)事件"。 例如:上英語課時,老師發(fā)現(xiàn)王力(男生)不在,老師即興發(fā)揮,要求學生討論王力到哪里去了,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 Miss Li: Where is Wang Li? Student A: Maybe he is in the teachers' office. Student B: Maybe he is at home. Student C: Maybe he is playing on the playground. Student D: I know. He is in the toilet and pissing. (結果全班同學哄堂大笑) Miss Li: Sang Qi( 桑琪是男生中Leader), go to the toilet and have a look. Sang Qi: (回來) He isn't there.
分組活動學習形式,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尊重了個體差異,同時更加體現(xiàn)了語言的交際功能。海姆斯就曾提出:學習語言不只要發(fā)展語言功能,還要發(fā)展交際能力。( 即: When to speak, when not, and as to what to talk about with whom, when, where, in what manner.) 小組成員之間操練句型、對話、討論問題,在創(chuàng)設的英語語境中,學生的口語得到了足夠的鍛煉機會,口語水平有了明顯的進步。另外這種小組活動形式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我,從而避免了"死角"、"閑角"的出現(xiàn)。在進行小組練習時,學生不會膽怯,不會有任何的思想顧慮,暢所欲言;在經(jīng)過了小組成員充分準備之后,學生再站起來回答問題時,錯誤率較小,既節(jié)省了時間,加大了課堂密度,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了學生大膽開口及大方自然的儀表風度。
小組活動學習法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是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的過程,并在實踐中學得知識,提高自己的素質(zhì)。既然如此,是不是教師的作用就變得無關緊要呢?事實上,在小組活動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不但沒被削弱,其指導作用反而增強了;對教師的隨機應變能力要求也更高了。教師首先要實現(xiàn)角色的轉(zhuǎn)換,教師不再是單純的講授者,教師須隨著教學活動的變化而不斷變換自己的身份,時而是示范表演者,時而是指揮員,時而是組織者和監(jiān)督員,時而是活動參與者,時而是學生的幫手 …… 為了使小組活動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各小組成員的合作學習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一定的應對措施。教師要及時指導學生順利開展小組活動的學習。教師的指導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教師的協(xié)調(diào)功能——小組活動學習涉及多個因素,涉及多名學生,英語教師要將各小組成員組織進同一個主題活動中,始終圍繞主題開展活動。
2、教師的激發(fā)功能——學生由個體學習轉(zhuǎn)化到小組合作學習,必有一個從被動到主動,由啟發(fā)到自發(fā)的轉(zhuǎn)化過程,每個小組成員是否能順利過渡到自主學習過程中,達到預期的效果,須由英語教師設法激勵學生完成。
3、教師的合作功能——小組成員活動學習必須在教師的引領下才能順利開展,教師既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
學會合作是面向 21世紀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學習也是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一種重要學習形式。事實證明,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能促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能夠?qū)ψ约簩W習負責的人,真正在學習實踐中學會學習。在小組活動中,學生要分工合作,要發(fā)揮每個成員的優(yōu)勢,互相取長補短,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小組最后的成績是所有組員共同努 力的結果,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以及在集體中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教師在完成英語教學目標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德育的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