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紅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189-02
情感教育是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內容。情感教育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以積極的情感去教育學生,激勵學生讓學生從中得出積極的肯定的反應,從而達到教育目的的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小學時期,是學生正處于兒童期向青少年期過渡的時期,英語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過程,也是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時期。
1.創設富有情感色彩、愉快的課堂氣氛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要采取多種方式來營造豐富情感色彩的課堂氛圍。
1.1 創建愉快的課堂氣氛。 小學英語教學,教師在課堂上的舉手投足,恰當的體態語,達意的面部表情,教學的全新投入都會給小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將學生帶入忘我的學習境地。同時,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使用英語,創設英語語言環境,讓學生在這種環境中自然而然地、有意無意地接受英語。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足夠量的語言輸入,還能使課堂氣氛輕松、活躍、自然。此外,用英語作為課堂用語還可以使學生得到大量可模仿的范例。模仿在語言學習,特別是在缺乏大量的自然環境中學習第二語言時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兒童學習英語初期,模仿作用很大。"兒童最終能產生豐富的、具有創造性的話語,歸根結底來源于教師或其他兒童有意或無意提供的某些范型,兒童多次接觸、模仿這些范型,并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具體的交際情景中進行重新組合并再現出來。"在初學階段,首先應該鼓勵學生作出反應,無論是用英語還是用母語,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隨著學生的語言信息量和表達技巧達到一定的積累時,老師則應鼓勵學生說英語。并且在教學方法上應大量使用游戲教學,開展情趣教學。小學生天性活潑,有好勝心,開展游戲教學能加強課堂教學中的人際互動,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節奏有張有弛。除了游戲外,角色扮演、兒歌、歌曲、小故事等輔助教學會使整個教學過程顯得輕松有趣、豐富多彩而又秩序井然。
1.2 以鼓勵為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為什么小孩子學習本族語言學得那么好呢?其中有一點是小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每一個進步都會受到成年人的贊揚,每個幼稚的試探也會受到關注和鼓勵。因此,我們可以從幼兒習得母語的經驗中得出:鼓勵和贊揚會使兒童充滿自信,并抱著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積極投入語言學習。在課堂教學中,面對小學生,教師應注意多用鼓勵性的語言,要善于觀察學生的每一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優點或進步,并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勢或進步,從而激起進一步學習的愿望與熱情。例如,教師可以說"你回答問題真快!""你聲音真大!"等等。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教師不要指責學生,也不要刻意地糾正其錯誤,否則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降低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對說英語產生恐懼感。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不應進行正面的糾正,而是以不同的方式不斷地重復正確的話語,使學生進行自我反饋,自行糾正錯誤。當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進行了糾正,這時教師應適時進行鼓勵和表揚。
1.3 激發學習動機,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有為獲得表揚、獎勵、避免處罰、使家長高興、取悅于老師等原因而努力學習的現象。馬克·吐溫說得好:"只憑一句贊美的話我就可以活上兩個月。"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比如和學生一起游戲、談心、排演節目以及平時觀察去了解學生豐富的內心世界,時時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學生溝通,讓學生感受到老師關懷的眼神、親切的贊揚,適當多一些口頭和書面的表揚(Good!/Wonderful!/Great!)、鼓勵和獎勵,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動機。此外,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小學生端正學習動機,尊重小學生的自尊心、興趣、愛好、情感、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等方面;積極組織有意義的課內及課外實踐活動,讓英語在小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不斷提高。
2.努力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師生關系
教師要用心營造師生關系,爭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降低學生的緊張和焦慮感,讓他們不斷有成功和喜悅的情感體驗,并最終將其化為學習的強大動力。比如,在學生失敗的時候,教師要安慰他們,鼓勵他們下次表現更好,在學生成功時不吝嗇給予獎勵。心理學研究證明,如果教師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對學生的一舉一動都看著順眼,就有可能不知不覺地對學生給予肯定、贊揚和鼓勵。而學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勵后,會激起對老師的更真誠的信賴和尊敬,從而產生教師所期望的效果。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通過教學內容等中介產生的一種共同活動,師生間的良好感情關系能幫助教師積極地、有效地帶領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也可以激起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激情。因為情感以興趣、愿望、熱情、厭惡、焦慮、排斥等形式構成學生的學習動機,它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克服困難、勇往直前,也可以抑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稍遇困難便望而卻步,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愉快和舒適,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調節和釋放學習的緊張和壓力,重新喚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希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要樹立教師的威信,因為教師的威信常常是動員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使教學工作獲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建立應有的威信僅僅靠教師的外語水平高還不夠。有威信的教師在人格方面還應受到學生的普遍尊重和敬愛,在學生心目中成為學習的榜樣。除此之外,小學生對老師的動作、表情、言語、手勢等非常敏感,如果教師在課上表現極欠冷靜,又缺乏熱情,言語枯燥而毫無感染力,甚至精神不振,態度冷冷冰冰,這就很難在學生心目中產生好的影響。因此教師還應注意言語、教態、動作和精神面貌。一旦教師在學生中建立威信,學生就會對教師充滿信心,不僅喜歡這位教師,而且還非常喜歡教師所教的課,聽課時注意力也相對會保持得長一些,學習積極性、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也隨之會得到提高。
3.尊重學生差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直以來,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我們通常都會認為那些學生成績優秀的、聽話不惹事的學生就是一個好學生的標準,而這種觀念導致的結果恰恰是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忽視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違背的教育活動的根本原則。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尊重學生個體的發展,培養學生發揮所長,共同進步,全面提高素質,為社會發展培養不同人才,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活動中,真正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了解和掌握不同學生的優勢和長處,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健康的成長和發展。將情感教學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正是改變傳統觀念的有力手段。要知道,教育的目標是面向每一個學生,不是簡單地針對某一部分學生的教學活動。今天,素質教育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教育的主導者,老師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運用情感手段與學生交流感情和學習體驗,掌握學生的愛好、興趣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成長和發展。同時,老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社會情感認知,提高學生學會控制和約束自我情感變化的能力,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有益的社會活動,豐富他們學習和生活的情感體驗。這是培養和發展學生健康的獨立人格和個性特長的必然途徑,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地發揮主體性,愉快地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來,促進學生品質、智力、思想以及良好習慣全面發展和最終形成。
4.正確對待學生英語學習中所犯的錯誤
中小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平等相待學生,尊重學生,尤其要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努力嘗試,不要害怕犯錯,勇于開口講英語。二語習得的研究表明,在外語學習中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外語學習的初中級階段。害怕犯錯誤是大多數中小學生產生消極情感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師不能以恰當的態度對待學生的錯誤會加劇學生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情緒。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見錯就糾、有錯必糾;還有些教師因為學生的錯誤,對他們嚴厲訓斥或懲罰。這些做法將嚴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迫使他們對課堂活動采取盡可能逃避的態度。即使勉強參與課堂活動,有些學生也很可能為了少犯錯誤、保全面子而采取避免使用復雜的句子結構,并減少語言輸出量等消極的交際策略。所以,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應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為出發點,區別對待學生的錯誤。如果要對學生的錯誤予以糾正,應該采用委婉的方式,盡量使學生不至于丟面子。在外語學習中,教師要允許學生犯錯,使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習,這樣學生才能在積極、健康的情感教育中逐步成長。
總之,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在教學中教師并不僅僅是傳授學生單一的知識點及使用技巧,更應該通過語言的使用,實現情感上的交流、溝通,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在和諧平等的氛圍中實現情感的有效交流,達到情感共鳴、教學相長的目的。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因此,情感教育對于推動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要求廣大中小學教師改變"重知輕情"的現象,提高對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并把情感教育應用到自己的教學研究與實踐中,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一方面,英語教師要通過情感教育,盡力消除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緊張、焦慮等情感障礙,及時地鼓勵、引導學生消除不利情感的影響。另一方面,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使他們樹立自信心,充分發揮情感教育對英語教學的巨大推動作用,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21世紀教育新概念》,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2]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1999年2月上海;
[3] 《情感教學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4]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5] 劉麗、朱麗萍:《情感教育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中國外語語言教育與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