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進
目前,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研究已經成為小學英語教學領域的一個熱點話題。讓學生整體感知語篇,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語篇中相關詞句的意義和用法,有助于提高他們的閱讀技巧和閱讀理解能力。步入高年級后,英語語篇的篇幅變長,容量增大,語篇中涉及大量的詞匯、句型、背景知識等讓大部分教師感到無從下手,難以把握。因此,如何有效地開展語篇教學成為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師探討的熱門話題。
一、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現狀
1.學生的學習現狀
筆者不止一次地發現每當上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課時,總會看到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興趣不高,總是呈現一種似懂非懂的狀態。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一遇到生詞或第一次出現的新句式時就感到恐懼和不安,看不懂閱讀材料,甚至看都不愿意去看。而且,大多數學生在獨自閱讀材料時沒有合理有效的方法,閱讀的效率低下。再者,由于課堂上進行閱讀教學的時間畢竟有限,在課外使用英語的面比較狹小,也沒有形成一定的英語學習氛圍。久而久之,就漸漸形成了現在這樣的不良局面。
2.教師的教學現狀
大多數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很多時候把閱讀課上成了語法課,過多地講解生詞,過分地重視詞匯和語法的教學,而忽視了閱讀技巧和方法的訓練。這完全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
二、活動式語篇教學策略
筆者覺得,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層次性閱讀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語篇閱讀習慣,形成一定的閱讀技巧。
(一)讀前活動
1.預測型語言準備活動
預測是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有效策略。預測型問題是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標題或語篇插圖后提出的主旨性的或涉及語篇主要內容的問題,旨在激活學生的思維,為語篇教學的展開做好鋪墊。
2.導入型語言準備活動
話題導入是指教師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通過提問幫助學生建立起語篇文本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聯系,從而迅速自然地導入語篇話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背景知識滲透型語言活動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教學中要逐步滲透“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文化意識的滲透對學生的語言學習起積極的促進作用。在語篇學習前可以讓學生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益于他們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他們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
(二)讀中活動
1.快讀——感知(文本)
快讀也叫略讀或瀏覽讀,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快速地朗讀課文,通過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獲得語言信息,從而達到整體感知語篇的語境和話題,初步了解所學語篇的大概內容,為進一步學習語言做好鋪墊,同時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我們可以針對語篇的內容設計who,when,where問題,讓學生運用快讀方式找到答案,
2.尋讀——提煉(重點)
尋讀又稱查讀,同略讀一樣也是一種快速閱讀技巧。通過自由朗讀在語篇里有針對性地尋找問題的答案,我們還可以設計read and find,read and answer等;結合內容把圖和文字搭配起來進行訓練;把握信息填寫圖表等閱讀活動。為了完成任務,學生饒有興致地讀了起來。借此時機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運用尋讀法快速閱讀短文或故事。
3.精讀——理解(內容)
精讀課文是一節課最關鍵的環節,不僅要讀通課文.還要讀懂課文:不僅要理清課文的主要脈絡,還要對語言、句式、篇章結構進行系統的學習。而以任務促讀,正好符合精讀的要求,能使學生的閱讀思維更加活躍,有效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我們可以設計read and judge,read and complete等任務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三)閱讀后
語篇閱讀教學不能停留在理解課文內容上,還要加強朗讀指導訓練,引導學生跟讀模仿錄音,分角色朗讀,開展朗讀比賽,分角色表演等,使每個學生會讀、愛讀,并能讀出語感,從而順利內化。在朗讀中夯實基礎,提高能力。在精讀課文后,為檢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還可以通過關鍵詞提示復述課文或以表演來直觀表現課文的內容。這樣把課文讀活,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我們知道,語篇教學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相關知識,讀懂語篇內容,還要讓學生對語篇閱讀產生興趣,在閱讀中豐富知識、拓展視野、提高能力,享受閱讀的快樂。因此,單單靠課堂上的一些活動是不能滿足學生的,我們可以將語篇閱讀延伸到課后。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設計相應的課外閱讀活動,如收集相關的閱讀材料,或利用好已訂閱的英語報刊,有選擇地進行閱讀,或通過介紹相關的英語故事網站等。總之,我們英語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從語言使用的角度出發,基于兒童本位,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促使學生用英語去做事,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宏.如何讓英語課充滿情趣[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
[2]張紅玉.淺談師范學生英語語感的培養[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6).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