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已經廣泛應用了信息技術。小學語文和信息技術的整合,不但能促進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提高,還可以調動學生對語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分析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能為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整合;問題;對策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擴展小學語文知識,還要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努力開闊自身的視野和提高自身的語文能力。同時學生對語文的學習不能僅局限在課本內容上,還必須引導他們對大量的語文資源進行閱讀,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故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夠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
一、小學語文和信息技術整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嚴重缺失教材的主導地位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在引入了多媒體技術后,教師將過多的精力投入到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設計與演示上,而沒有深入分析教材,明顯減少了課程朗讀,教師對教材的使用次數也不斷減少,使課本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學生關注的重點也由課本轉向多媒體課件,從而造成教材主導地位的嚴重缺失,課程教學太過形式化。
2.學生的想象思維受到嚴重束縛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的過多使用,對課程內容的形象性盲目追求,使語文課程向音樂化和美術化的方向發展,不但淡化了語文課程的文學性,也使學生的想象思維受到了嚴重束縛。
3.教師的引導職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作為一名引導者必須通過師生互動、合作學習和親身感受等形式開展教學。但部分教師因對多媒體技術過度依賴,常會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講授課程內容,導致教師的引導職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還嚴重影響了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4.助長了學生的不良學風
由于很多教師都是由網上截取教學課件,借用他人觀點,而沒有深入分析語文教材。這種不良行為,將會使學生的學習觀點受到嚴重影響,在教師提問時,沒有經過思考就上網查資料,很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小學語文和信息技術整合的有效策略
1.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多媒體技術進行適當利用,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如在教學《天安門廣場》一課時,教師可以選一些和天安門相關的剪輯影像,同時配上與天安門廣場有關的朗讀文字,讓學生觀看天安門廣場的紅墻黃瓦和雕梁畫棟,感受它的莊嚴。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解析生動形象,使教學過程充滿趣味性
學生剛開始學習漢字是存在一定的困難的,且對字詞含義比較模糊。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把漢字制作成各種圖像,讓學生對字詞含義的理解與辨別變得更加容易。如在教學“看”字時,可以向他們展示一個人把手放到眼睛上,并向遠方觀望的圖像。通過這樣的演示,能夠讓漢字學習變得更加容易和富有趣味性,從而使學生快速掌握漢字含義。
3.巧妙應用信息技術,對學生的學習思維進行培養
將信息技術引入小學語文課堂,能夠為學生營造相互交流、自主探討與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并且還可以使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得到調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如在教學《白楊》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白楊無論是在風沙氣候,還是雨雪天氣都可以堅挺頑強地生長有一個充分的體會,教師可先讓學生對白楊進行豐富的想象,再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白楊不畏風沙、不畏雨雪的圖像。這樣可以讓學生深入地理解白楊堅強不屈的品格,還能使學生的想象思維與創新思維得到培養。
4.對信息技術進行合理應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課程和信息技術的整合時,必須對課程整合的契合點加以明確,多媒體課件必須充分表現出小學語文的文學特征,且信息技術的應用也要合理,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整合的效果。如在教學《觀潮》一課時,因多數學生沒有看過錢塘江大潮的景觀,這時教師可向學生展示錢塘江地區的大潮景觀,且在觀看影像的同時,指導他們反復閱讀和欣賞課文,感受錢塘江的大潮景觀和優美的文學語言。
總之,實現小學語文和信息技術的整合,不但能促進小學語文課程的深化改革,還可以使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與學習方式得到轉變,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所以,教師必須對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全面掌握,深入研究小學語文的教學課程,這樣才能保證小學語文課程和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才能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于喜玲.淺談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有效整合[J].信息教研周刊,2011,9(3):85.
[2]朱雅琴.關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3,7(9):95.
作者簡介:路艷杰(1967—),女,吉林汪清縣,本科,一級教師,小學教育研究。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