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美術課是義務教育階段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美”無處不在,有些人生活在美的身邊,卻感受不到美的存在,究其原因就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而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過一系列的美術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步培養其感受美、欣賞美、發現美的能力。由此可見,小學美術教育是人的發展過程中不缺少的部分。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現在的美術教學仍然擺脫不了傳統的束縛,教師仍然是教學內容的制定者,教學方法的選擇者,教學過程的設計者,教學效果的檢查者,學生是美術作品的復制者,教師仍然是傳統教學模式的效仿者。作為一名新時期的美術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適應現代美術教學理念,讓學生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一,分享搜集資料,讓學生在交流中動起來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力”是新課改的靈魂。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大膽地讓學生自主學習,改變教師以講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學生自己檢索、獲取、選擇、閱讀信息、對藝術有自我的分析評價。讓學生在交流中發現,在交流中質疑,在交流中創新,在交流中創造,在交流中成長。這樣的課堂才能使學生的眼界更加開闊了,思維更加活躍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二、創設課題情境,讓學生在互動中動起來
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教學氛圍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動力。古人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打破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創設課題情境,把玩帶入課堂,讓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游戲、感悟、發現、想象、創作,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豐富了他們的想象,讓他們快樂地學習,又使我們的教學目的得以實現。如,我在教學《泡泡樂》一課時,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習慣,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一起玩吹泡泡游戲,同學們個個情緒高漲,興趣濃厚,教師順勢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泡泡的形狀、顏色、大小。最后讓學生動手畫出自己眼中的泡泡圖,看!同學們畫得多么認真啊,一幅幅《泡泡樂》生動有趣,樂在其中。這種有目的的游戲活動,讓學生玩中學習,學生沒有了學習的負擔,讓學習真正成為一種享受、一種快樂!
三、補充范畫“留白”,讓學生在想象中動起來
“留白”是中國畫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在整幅作品中留下空白,給人以想象的余地,這種以無勝有的“留白”藝術,達到了所謂的“此處無物勝有物”的藝術效果,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教師范畫“留白”就是教師在范畫時不把一幅畫畫完,而是在板面上留有空白,這種“留白”是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發現的空間、創新的空間,留下探究的空間,更是留下發展的空間。啟發學生想象補充完成一幅完整的畫,就是要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去完善畫面,豐富畫面,組織畫面。比如,我在教學《小鳥的家》一課時,學生學會了小鳥和鳥窩的表現方法后,教師有目的地環境“留白”,讓學生發揮想象,說一說小鳥的家在什么地方?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說在草地上、有的說在水邊、有的說在樹上、有的說在屋檐下……更有趣的是一位同學把小鳥的家安在了小鹿的角上,并取了一個有意思的名字叫《移動的鳥窩》。學生們用自己獨特的眼光觀察世界,那種無拘無束的想象力真是令人敬佩。畢加索說過:“我花費了終生的時間去學習像孩子那樣畫畫。”這正是對兒童豐富想象力時的高度評價。
四、完成美化作品,讓學生在體驗中動起來
美術作品的完成是美術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學生的美術作業既是學生獨立體驗知識內化的過程,又是反饋教學中師生學習存在問題的重要手段,更是直觀反映教師教學效果的一面鏡子。一幅幅作品在教師“留白”的范畫中豐富起來,在學生精描細涂中漂亮起來。學生們笑了,讓他們真正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老師笑了,使他們看到了美術新課程改革的燦爛陽光。
五、評價展示作品,讓學生在參與中動起來
作品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教學,改進美術課程不斷優化的主要環節。作品評價要營造民主、開放、寬松的評價氛圍,打破教師獨裁式的評價方式,提倡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提倡開放、多元的評價方式。學生的作品凝聚著學生辛勤的汗水,經歷了一個辛苦的創作過程,作品評價要通過學生自評了解學生的創作意圖,進一步互評對學生作品做出公正客觀的評價,使學生在互動評析中增進交流和溝通,讓每個學生暢所欲言地發表對作品的看法和建議,以培養學生的評價意識,提高學生作品的審美能力。讓評價真正為教學服務,讓學生在評價中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相互理解,相互完善,相互進步,共同成長,共同發展。
總之,素質教育離不開美術教育,離開了美術教育素質教育無從談起。
參考文獻:
[1]楊一鳴.青少年性行為低齡化的研究與對策[J].中國性科學,2010(1).
[2]丁志光.例談“教學后記”的撰寫及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0(1).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