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旭強
教育是塑造人、發展人的事業,以德樹人是德育的根本任務,內化是德育的重要目標,而最佳的內化是文化。
依托學校文化積淀,合理挖掘和利用學校獨有的文化資源,從學校文化建設的角度拓展德育途徑,豐富德育內容,創新德育載體,改進德育方式,增強了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性。
一、從文化的視角豐富德育內容
傳統意義上的德育內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質,是德育目標的體現和具體化。在具體德育工作實踐中,必須將德育內容有針對性地細化、豐滿和可操作,要努力把枯燥內容生動化,單一的內容具體化。
1.在學校層面,科學管理行為,發揮制度引領作用
堅持以人為本,著眼全面發展,制訂規范化、人文化、科學化的德育管理一系列制度條例,既做到精細化管理,又彰顯人文性,注重自主發展,個性發展,發揮制度文化引領作用。
2.在教師層面,重視教師行為,發揮垂范作用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是學生心中的榜樣,是學生發展的引路人。重視教師師德錘煉,重視培養和發展教師人文精神,引領教師行為文化是學校德育工作有效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在學生層面,培育學生行為,發揮導向激勵作用
1.明要求,重規范
以新頒發的《中小學生行為規范》和《小學守則》為標準,制定《徐舍小學日常行為規范訓練計劃》,開展“一月一要求、一月一重點、一日一查評”的規范系列訓練活動。
2.勤檢查,重反饋
認真培養值日崗干部,切實選好班級聯絡員,倡導學生自我管理,人性化管理,及時落實“檢查反饋,自我矯正”。
3.抓典型,重引領
重視發現、挖掘身邊的“優秀典型”,號召學生向身邊的榜樣學習,讓大家從小事做起,行走在規范之路上。
三、從文化的視角創新德育載體
學校文化活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能使學生充分施展才華、發展個性、明理啟智,通過各種蘊含豐滿德育因素的文化活動,使學生身臨其境,充分體驗,豐富情感,激發潛能,充分認識自我,克服心理障礙,增強自信心,從而達到以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1.豐富社團活動,彰顯活動魅力
我們以富有地域特色的“臨津少年宮”為陣地,豐富社團活動,相繼開展了“經典伴我行”“實踐長智慧”“特長展風采”等活動。
2.深化課題研究,提升德育效度
以德育課題研究為抓手,不斷提升德育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實效性。通過規范務實的課題研究來提升德育工作的品位,提高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3.以文化人,打造特色名片
為切實發揮“以文化人”作用,以弘揚地特色文化,傳承錫劇經典為切入口,將“錫劇文化進校園”作為文化特色,興起錫劇旋風,唱響錫劇品牌,打造文化名片。在全校師生中傳授和普及錫劇藝術,在引導學生從小接觸錫劇,了解錫劇,熟悉錫劇,學唱錫劇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陶冶情操,提升素養。并走向社會,服務社會,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并在此過程中達到了“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標,使兩者相得益彰。
四、從文化的視角拓展德育途徑
德育是藝術,不能用單一的方法和途徑去灌輸和說教。必須要結合實際,以最切合學校實際的路徑,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境界,本人通過工作實際體會到,從文化的視角來拓展德育途徑,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1.從校史文化中凝練價值理念
讓學生了解自己學校的歷史,是一種對歷史的緬懷,從而產生對學校歷史的敬仰與愛。
在百年“勤、誠”校訓基礎上,緊扣時代特征,我們提出構建“以誠立德,以勤立業”的學校精神。我們從校史文化中凝練價值理念,構成我校“臨津文化”的基本內容,并使之成為全校師生的共同認識、共同追求。
2.從環境文化中沐浴人文關懷
3.在主題評創和重點活動中提升成效
以各種重大紀念日和節日為契機,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德育主題文化活動。如充分利用“六一”“十一”等重大節日開展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興趣愛好,為學生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4.在校內外聯動中形成合力
學校與學生都不是孤立的個體,必須建立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有機結合的德育網絡,校內校外聯動,才能形成合力。一是必須突出學校主體責任;二是建立健全校外德育網格,與關工委聯合建立校外輔導站;三是辦好“家長學校”;四是建設心理咨詢室;構建全員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生動、活潑局面。
總之,從學校文化的角度來審視學校德育工作,將德育文化與學校文化建設統一起來,從校園的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道德影響,為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鋪平道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和高尚的情操。
參考文獻:
[1]沈建山,劉東.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小學德育創新機制研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9(9).
[2]張永玉.新時期德育創新模式構想[J].教育學術月刊,2010(3).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