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相麗 盧士偉
當今,我們正處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需要大量的德才兼備人才,從而振興我們偉大的祖國,使我們祖國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根據少年兒童的時代特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樹立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
一、開展“爭當光榮升旗手”活動
我們把品學兼優,關心學校,班級表現突出的學生選為升旗手,主持周一升旗儀式和每天升降旗。自學校開展爭當光榮升旗手活動以來,我們注意引導學生把愛國主義情感遷移到扎扎實實地做好平時點滴小事之中。如我班的蔣×同學,過去在班級各方面表現一般,開展“爭當光榮升旗手”活動對他觸動很大,他積極參加班級、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學習比以前有很大進步,在班會上他激動地說:“我的最大愿望是在畢業前當一名光榮的升旗手。”由于他的積極努力,在學校舉辦的“愛祖國,做主人”的歌曲演唱會上被選拔為光榮的升旗手,在莊嚴的國歌聲中,他儼然一個小衛士,國旗在他手中冉冉升起。我們改變單一的國旗下講話形式,采用講故事、即興演講、人物介紹、知識問答等形式,增強國旗下講話的知識性、趣味性。
二、開展傳統節日寄深情活動
我們利用清明節開展了“千多白花寄深情,星星想對先烈說”活動,邀請老干部、校外輔導員、優秀學生代表“三代人共植一株心愿樹”表示繼承先烈遺志,努力學習建設祖國的本領。如:我班殘疾學生鄒吉權烈士墓前宣讀誓言“雖然我身殘但志不殘,我一定學好知識,完成先烈遺志為祖國做貢獻”。
國慶節前后,我們組織學生又開展了“沐浴十月陽光,學史實,繼傳統,做主人”系列活動。通過學、比、寫、講、看、辦、唱、賽等形式,廣泛深入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1.“學”:即通過參觀、講座、報告會、課堂教學等讓學生學習祖國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近代史、現代史和國情,達到學史名志的目的。
2.“比”:即讓學生搜集改革開放前后的圖片資料和有關數據,進行算賬對比,使學生懂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經濟發展”的道理。
3.“寫”:即讓學生通過調查改革開放以來,祖國、家鄉、學校的變化和成就,以“我為祖國繪藍圖”“家庭在我心中”為題開展征文競賽活動,培養學生立志長大建設祖國和家鄉的志向。
4.“講”:即讓學生講百名愛國仁人志士、英雄人物為國奮斗的英雄事跡,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道理。
5.“看”:即組織學生觀看百部愛國主義影視劇,讓學生了解過去,知道現在,寫觀后感,部分教師和學生寫的觀后感等文章多次獲獎。
6.“唱”:即組織學生唱百首愛國主義歌曲,做到上課前班班有歌聲,每周唱一首新歌,每位學生會唱三至四首愛國主義歌曲,每學期搞一次大型愛國主義歌曲演唱會,評選優秀節目和最佳歌手,用歌聲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7.“辦”:即組織學生創辦以愛國主義為內容的手抄報、宣傳畫廊,學生親自動手翻閱資料、安排版面、書寫繪畫,激發了學生活動興趣,鍛煉了學生自立能力,寫出了心聲意愿。
8.“賽”:組織學生搞“愛我中華,我愛家鄉”知識競賽和愛國主義知識問卷,拓寬學生了解祖國歷史、名人志士、名山大川、家鄉風貌、英雄人物等知識面。
三、開展“五個一”教育活動
1.組織學生讀一本愛國主義傳統美德故事書,會講二至三個故事。
2.在家中為父母做一件好事,盡一份孝心。
3.團結幫助一名或幾名同學。
4.學習成績爭取上一個新臺階。
5.為學校為班級爭一份榮譽,做一點貢獻。
通過“五個一”教育活動,涌現出幾年如一日照顧孤寡老人的小組,拾金不昧的同學,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的優秀干部,刻苦學習勤奮寫作的同學,發揮特長在書畫大賽中獲獎,為學校爭光的同學。
四、開展“爭做交通安全小衛士小使者”活動
我校是一所少年交警學校,我們發揮小交警的作用,把品學兼優的小交警學生組織起來,開展“爭做交通安全小衛士小使者”活動,利用課余時間上崗執勤維護交通秩序,宣傳交通法規,他們還向交警叔叔學習,把愛的奉獻精神體現在扶老攜幼過馬路,為來往行人做好事的行動中。每當學校大型活動小交警維護交通秩序,組織同學過馬路,保證了同學的交通安全,學生上學放學,小交警同學守護在校門口、樓梯口檢查指導交通排,使學生上學放學秩序井然,形成了校門外一條線,進校園一條線,進樓內一條線的交通“三條線”。小交警同學以他們的模范行為為廣大同學樹立了榜樣,被同學譽為“交通安全小衛士小使者”。小交警的活動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社會各界人士紛紛來信贊揚。
無論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還是思想教育,都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多種方法,精心選擇、設計,布置場景和教具,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從而增強了教育的感染力和教育效果,陶冶情操,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參考文獻:
[1]檀傳寶.學校道德教育原理[J].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王鈞.寓愛國主義教育于活動課[J].湖北教育,1995.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