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冬冬 盧微萍
摘 要:托馬斯·卡萊爾說過: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的確,人的一生無論長短,沒有任何挫折和痛苦,從理論上都是不存在的。如果說人生是一片寬闊的大海,那么挫折則是那朵驟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說人生是一片湛藍的天空,那么挫折則是天際那朵突然飄起的陰云。
關鍵詞:課堂;耐挫教育;人生態度
自古英雄多磨難,挫折造就棟梁才。我們學校的學生要想成為將來適應社會、造福他人的有用人才,就必須具有堅強的意志,培養戰勝各種困難的耐挫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特別是思維方式的變化,他們會遇到各種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就會對其健康成長產生不良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挫折是個人需要和動機行為遇到阻礙時所產生的緊張狀態和情緒反應。對挫折的抵抗力叫“耐挫力”。學生心理挫折形成的原因十分復雜,它既與學生追求的目的、需要的特點和性質分不開,又與現實目的、滿足需要的客觀可能性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大部分學生,父母對他們提出的要求幾乎都盡力滿足,使他們缺少對挫折的體驗,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很好地適應集體生活,不敢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小挫折,而影響其人格的發展和完善。
挫折教育必須要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具體內容包括引導學生認識挫折,了解并面對挫折的情緒,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堅韌性的訓練,控制力的養成,逆境中引導走出挫折能力的訓練,耐挫力的訓練以及超越逆境的心。作為一個有責任心、有敬業精神的老師,我們不要一味地責怪孩子,不該只停留在事情的表面。作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們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天天面對那么多鮮活的生命,我們應該想想該如何改變那些隨處可見的應試教育思維,想想如何讓孩子正確對待人生中的種種挫折。
筆者看來,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耐挫教育應當成為學生成長的必備元素,應當成為我們多彩課堂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筆者從自己從教多年的經歷看來,不妨從以下方面做起:
首先,我們教師要有一個清醒正確的認識,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元化的局面已是事實,尤其是信息瞬息萬變的年代,學生的思想、認識等都有了今非昔比的不同,各種不同的事情就應運而生。作為教育者必須清醒認識到,不管你愿不愿意這都是事實,我們必須客觀面對,只不過有的人面對多一些,而有的人少一些,有的人接觸早一點,有的人遲一點而已。我們的心理上都必須接受,并積極想辦法解決。
其次,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培養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巴爾扎克說過:“沒有了希望,一個人就不能維持他的信仰,保守他的精神,或保全他的內心純潔。”因此,希望和理想教育應當成為當今學生的必須課。讓學生明白,挫折是人生的不幸;沒有挫折,是不幸的人生。青春不止有美好,青春也有陰霾,不要讓孩子被動地生活、被動地學習,讓他們多些陽光,多些選擇,自由茁壯地成長。想盡辦法改變那些隨處可見的“唯分數論”“唯文憑論”應試教育思維,樹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積極思想。
再次,用細心和敬業去發現問題、用責任和擔當精神去面對事情、用專業知識和生活經驗去解決問題。假如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夠敬業,都能夠抓住每一個細節,我想任何事情都逃不過我們的眼睛。反思過去發生的事情,哪一件事會沒有先兆?只是我們沒有細心去發現而已。但當事情發生后,處理的結果有時卻完全不同,這就需要我們在事情發生后用責任和擔當精神去面對,把每一件小事當做大事來抓。發現問題的關鍵是解決問題,必備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生活經驗是我們解決問題最好的幫手。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我們向書本學、向他人學、向生活學,日積月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和辦法就多了,許多問題就可以及時迎刃而解,特別是許多在我們認為不是問題但在學生看來卻是大問題的事情及時處理了,許多事情就可以避免發生。
讓耐挫教育成為當今課堂的必備元素,讓學生與老師共成長、與時代同進步吧!
參考文獻:
[1]劉芳.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
[2]李朝曉.在教學中如何開展挫折教育[J].學周刊,2012.
[3]龔紅蓮.挫折教育的認識分歧及其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6(3).
[4]惠艷艷.批判與反思:挫折教育的內涵[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7).
[5]龔靜飛.從挫敗中鑄就孩子的堅強人格:學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A].2011年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