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權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升和國家對陽光體育活動的大力開展,各級各類學校對學生運動隊和各類興趣小組的組建也有了相應重視。在日常的訓練工作中,許多教師只注重提高學生的運動成績,而往往忽視成績背后的許多其他細節,造成學生訓練成績提升慢的現象,然而體育教師總找不到事情的原因,導致運動隊出現訓練疲勞和成績倒退的現象,往往得不償失。我就在這些年的訓練中對一些不成熟的做法進行小結,希望能對同行在訓練中有一些小小的幫助。
一、讓家長放心,是組建運動隊的關鍵
組隊第一步當然是選擇運動成績突出,發展前途較大的運動員。雖然不像國家運動隊的選拔那樣嚴格,但也應該對其家庭情況有一個全面了解,因為對農村小學生來說,父母的文化水平、認知能力不夠高,思想認識還很落后,他們總認為,學生只有學習好文化知識才是唯一的出路,根本不會從孩子的全面發展去考慮。如果我們貿然將其子女進行專業的運動訓練,他們會認為是不務正業。這就需要我們教練員把工作做得細一些,首先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必要時最好能進行一次家訪,一次不行,就多去幾次。用誠意去打動家長,得到家長的充分信任。這樣家長才可能放心地將其子女交給你。
二、讓班主任滿意,才能讓運動隊走得更遠
除家長是訓練中的一大阻礙以外,還有另一個不放心學生進行專業運動訓練的阻力,就是班主任教師。他們為了不影響學生的成績,一般不會輕易讓班上的學生干這些“不務正業”的活動。這就要求我們教練員對運動員的表現和學習情況進行全面跟蹤和了解。當代體育教師是博學多才、善于動腦筋的。訓練中不僅要安排好訓練時間和寫好訓練計劃,還要了解學生的文化成績狀況,不要輕易占用運動員的上課時間,對文化成績不好的學生,還要想辦法提高他的成績。在體育訓練中,用的是身體和四肢而他們的頭腦卻空閑下來。為此,我在訓練中自創一套辦法,邊做邊記生字,邊跑邊背課文。這樣既讓他們忘記了運動時的疲勞,同時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用自身優點去感染學生
教師在訓練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師本身必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優秀的氣質、高尚的道德品質、融洽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因此,教師應加強對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的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啟發學生的創造性,這些都會給學生很大的感染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讓情感得到升華,促進學生身心相容
教師平時應主動接觸學生,深入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狀況,甚至生活小節,進行分析比較,切實做到心中有數,并建立融洽的師生感情,再根據學生在訓練中的表現,因人而異,采取適宜方法,以改善和填補他們心理中的欠缺部分。例如,對那些心胸狹隘、喜歡猜疑、貶低別人,與同學關系緊張,心理常處于壓抑狀態的學生,讓他們樹立“你行,我也行”的信念,努力發揮自己的潛能與優勢,各顯其能,各盡所長。同時,適時給學生提供一種諒解與寬容的心理環境,利用一些機會啟發,誘導學生會體諒、能理解別人,使他們在活動中理解與認可不同的意見與分歧,在和諧氛圍中增強集體凝聚力、向心力,促進心理健康。
五、讓自我認知能力得到提高,培養出精英團隊
一個好的運動隊,必須有一個精神支柱,有一股團結向上的凝聚力。在平時的訓練中,教師應培養每個運動員的自我認知能力,讓他們體會到自己在一個團隊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教師可以多運用競賽的方法讓學生練習,使學生互相督促,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形成好幫差,共同提高的風氣,從而促進學生間正常的情感交流,克服任性、驕縱、自私等不良個性品質,使感情得以升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個性發展。同時,鍛煉學生個人意志和競爭意識,培養耐挫能力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
六、健心、健體同時并舉,才能打造出一流隊伍
關心運動員的成長環境和心理教育后,還必須回到正題上來,也就是訓練以增強學生體質為目的。如果我們著重強調關心其成長和心理素質培養而忽視了訓練,那就不僅會使訓練脫離“屬性”,也達不到專業訓練的目的。同時,成長環境的關心和心理教育也會因此失去載體而毫無意義。
所以,體育教師要完成由“演員”到編導的角色轉變,真正把學生作為主角推到前臺,促使他們敞開心扉,盡情發揮,將其所長、所求、所苦、所樂教毫無保留地表現出來。然后,教師再通過引導和培養,展其所長、補其所短、強其身體、滿其情志,促使其向著“完全人”的方向發展。這樣,真正體現競技體育的健美、健心的功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馬國華.趣味性訓練在小學運動隊訓練中的應用[J].赤峰教育學院學報,2001(6).
[2]周靈.小學運動隊現狀及思考[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5(7).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