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依努爾·哈帕爾
摘要: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職業素養的提升與完善的過程。從結構化概念體系來看,它應由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有機構成統一體,專業知識是基礎,專業能力是保障,專業精神是導向;專業精神引導專業知識的積累、更新,促進專業能力的培養和形成;專業能力則彰顯專業精神的內涵,實現專業知識積累和更新的價值;專業知識則托起專業能力發展的全部要素,增強專業精神堅持和發揚的信心,豐厚專業精神張揚的底蘊。
關鍵詞: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內涵與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353-01
近幾年教育理論界關注的焦點已不再是教育是培養勞動者還是接班人,教育是效率還是公平優先,新課程改革好還是不好等等這類話題,而轉向了教師如何應對新一輪教學改革?創新和實踐才是發展中的主要元素,如何落實到教學活動中等十分現實的課題,教師要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更好地適應教育變革,必須自覺走專業發展之路,走校本發展之路。
1.樹立科學的知識觀,修煉教師應有的學識魅力
教師專業發展三要素中基礎是專業知識,它不等同于學科知識,它包括通用知識、學科知識、教育科學知識,研究知識等內容。教師不僅要有學歷、有文憑來標識已經掌握的人類經驗性知識,還要有對這些經驗文本知識理解掌握的規律性認識,知識是長在怎樣的樹上,怎樣規律公布的,即帶有很明顯自我色彩的又能為學生接受的理解層次和含義。程序性知識就是通常說的范式,每個學科知識形成和發展各有其范式,也是程序性的規律性發展方向,包括掌握、理解運用上的程式,上升到理論思維上的高度就是認知方法論,因而專業知識看似熟識的概念,分析起來卻是很復雜的,看似每個教師都掌握了,實質是大多數人根本就沒搞明白,由于沒有樹立科學的知識觀,因而大多數人滿足于學科知識的掌握,從而感受不到知識上缺陷、盲點,教師對學習失去了努力方向。
提示一:一個學識淵博的老師是指引孩子們前行的一盞明燈,教師廣博的學識魅力開啟了孩子們的心窗,讓孩子們見到了不曾見到的繽紛世界,因此孩子們深深地為教師所吸引。
提示二:現代的學生不喜歡那種古板、單調的老師,而是喜歡那些知識淵博、興趣廣泛、多才多藝的教師。現代學生普遍意義上不崇拜教師,究其原因,有文化多元化的影響、有文憑貶值、知識功能退化的影響,當然也有教師知識不夠豐富,不適應時代要求的緣故。俗話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只有豐富自己的知識底蘊,才能樹立起教師應有的學識魅力。當然這并非易事,尤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也絕非不可能、不可為。
2."知、行、思交融"提升以教學能力為核心的專業能力
教師的專業能力要素無疑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內容,而專業能力則應當包括通用能力、教學能力、管理能力及研究能力等等,其中教學能力是核心,通用能力包括溝通與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運用現代技術的能力,它是從事教學工作所需能力的基礎部分,管理能力則主要指對課堂的調控能力、學生學習興趣與節奏的調適能力及群體學習氛圍的營造能力,研究能力則包括對學生學習及心理狀況的分析能力,學科教學活動反思與創新能力,個案及群體學習狀態優化能力等等,這些都是為專業能力的核心——教學能力提供保障服務的。教學能力中包括了課程的理解與執行能力,課程主要是通過學科教學來體現的,但是課程實施還有其它途徑,如:研究性學習,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等,當然主渠道是學科教學,對課程的執行力主要表現在對達成課程目標上的自信力,實施科學有效方法的能力。從事學科教學能力,說白了就是教師的"轉化力",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科知識體系,有足夠的心智,由教師自身對科學的理解和掌握轉化為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技能技巧提升,轉化為學生對學科情感的優化、對個體成長的渴望,轉化為穩定的學生對社會發展的積極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教師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課外的各科影響都可以廣義地理解為課程,教師都有義務和責任去關注,但無論其它教學多么有意義和價值,與課堂教學相比都是從屬次要的,曾有篇文章把課堂教學分為三種境界:一是有效的課堂教學,這是課堂教學的底線,因為"無效教學"或"低效教學"是對學生生命的一種浪費,當然對教師來說也是浪費自己生命;二是高效課堂教學,即在單位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目標;三是魅力的課堂教學,它是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藝術魅力、科學魅力去影響和感染學生,使課堂充滿活力、內聚力和爆發力。而教師所有魅力的基礎是專業能力和專業水平,雄厚的專業知識水平,豐富的專業能力,加以高尚的職業情操,便自然產生魅力。
啟示一:有效課堂不只是完成課堂教的任務,而是首先把所有學生情緒調動起來,學生愿意聽,肯參與其中,相信自己的進步,高效課堂則是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功,掌握知識的準確無誤,并對下一堂課充滿期待;而魅力課堂,則是一種如沫春風一般的感受,是師生在理想時空中的神交,知識、能力、素養等等這些有形的東西都不存在了。魅力課堂不應該也不會是課堂的常態,但是是一種追求的境界,是師生的高峰體驗。
啟示二:追求有魅力的教學是所有教師的愿望,師生心靈相悅,高效互動,情感和注意力高度聚集于學習的內容,并產生積極的情感和穩定的態度,不僅是教師、學校管理者,更是學生的愿望,而達到這一狀態的主導者是教師,教師要主動運用"知行思交融",主體主動建構的策略,迅速提升和豐富自己的專業能力。
3.以堅守專業倫理底線、激活責任感為中心,追求教育理想
專業精神應是教師專業成長中核心要素,之所以放在三個內容的最后一個來說,并不是因為它不重要,而是因為它太重要、太潛隱。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的形成無不因為有良好的專業精神。對教育工作的態度、倫理素養、責任感和教育的理念與價值觀構成了教師的專業精神。工作態度是指對教育工作的傾向性,即把教育工作放在什么位置,尤其當工作與生活中其它事項發生沖突時選擇的指向。倫理素養則是在愿意從事教育工作前提下必須遵守的,也能自覺遵守的道德范疇的要求。責任感是指對工作成效的追求,是"不能誤人子弟"的緊迫感和心理壓力,是不僅要把教育影響的方向走對,而且要極大追求效率,不僅從眼前操作層面看教育影響,還要關注長遠的彌散的"教師場"等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教育的理念和價值觀則是專業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崇尚和自豪。是指向未來的,也是用未來能享受終身從事教育事業的榮光來審度當前工作過程的一種價值取向。
總之,創新是成長進步的必要手段,心理上接受創新,思想重視創新,行動上落實創新,運用好反思這個科學思維方式,迎接工作的新挑戰,是時代對教師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