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為先,提高農村學校教學質量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呂墅中學 趙亞丹
現如今的農村初中辦學逐漸發展起來,但是辦學效果、教學質量卻差強人意。究其根本還是由于農村老的觀念、落后的教學方法、缺少豐富課堂活動的教學硬件設備,師資隊伍德育建設不足。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想提高初中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就必須在教師及學生的德育建設上狠下功夫,同時改善課堂硬件設施。
農村學校 教學 德育
農村教學任重而道遠,故每位教師都應肩負起這種使命。為了優化初中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更要在德育水平上穩健提升,以德為先,達到理想的辦學效果,提高農村學校教學質量。
為了提高學生們對課堂中學習知識的興趣,學校應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多多舉辦開闊視野的校園活動,增加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在農村初中教學資源并不充裕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開辦圖書演講會、學生繪畫作品巡回大展覽、師生走進大自然體驗自然科學的魅力等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從而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一言以蔽之就是讓每一位學生充分參與學校的活動找到歸屬感、被認同感,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水平進行定期的測評,方便教師時時刻刻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動態,及時對授課方案做出改進與調整。并及時歸檔記錄,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動向。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更要做到以德為先,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充分的重視,只有如此初中農村課堂的教學質量才能做到穩步提升。
在教師改變教學方法的同時,也要適當的對學生布置相應內容、相應數量的課堂以及課后作業。這樣做使得知識在學生們的腦海中更加牢固,加深了對所學內容的印象。當然教師也要注意到作業的量不要過多,要注意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與能力。對于水平較為落后的學生更要耐心教導,注意作業中的每一道錯題因勢利導、循序漸進的分派與修改其作業。教師要教會學生們懂得在單位時間內完成一份作業,故在學生做自己作業的時候,教師要告知其在做作業的時候記得參考這一科的考試時間來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段,做作業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產生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業拖沓的不良情況的發生。在學生們完成作業之后老師更要及時批改,向學生們反饋作業的情況與對錯。統計班級中錯的較多的題目在課堂中的大段時間進行統一的仔細講解,其他較少的錯誤題目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勇敢的在課堂上舉手提問,讓學生不放過每一道錯題。
當前與城市學校的教學資源相比較來看,農村學校具有現代化教學設備匱乏的通病,由于地處偏遠,學校缺乏與外界信息的接軌,而大多數農村學校缺乏互聯網與外界建起溝通的橋梁,沒有微機室與多媒體課堂,也缺乏必要的電腦的知識。與此同時,在農村大多數孩子上完小學之后就不再上初中了,由父母帶領回家務農,這就導致學校生源逐步匱乏,招不到學生經費也捉襟見肘。所以作為農村學校的辦學者,要使資金合理化使用。經過艱苦的奮斗使學生們脫離這種困境之中,應接通互聯網,同時重視與外界優質教學資源的接軌,使得優質教學資源在農村學校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同時各個農村初中應該結成合作伙伴,自身教學水平過硬的教師可輪流上崗,通過重新整合規劃師資隊伍的舉措,來平衡當地學校的教學水平。
“國家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義務教育經費由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規定予以保障”,這是新出臺的《義務教育法》的重點強調的內容。在對學生開放“兩免一補”政策的同時,也要保障教育費用的“二個增長”的實現。缺乏合理的監管制度,政府撥款沒有實實在在落到農村教學所需要的實處,這些都是初中農村教育在發展路上的絆腳石。故而應該特別關注下列幾條。
1.在國家撥款的同時,要注意社會各界資源的合理引入。
比如:各個民間組織,社會基金會、單位個人等等對學校的捐助。使得教育資金的來源渠道更加多元化。同時也應當對捐助的資金對捐助者做及時的反饋,以及使用出處的說明報告。資金使用情況透明化,做到有利共贏的良性循環。
2.在使用教育經費的時侯,應該高效的使用每一筆資金,使得每一筆錢的利用都落到實處。例如,引進多媒體教學,提高整體硬件設施水平,使得學校資源設施更加的現代化,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對學生更加具有吸引力。
伴隨著二十一世紀的邁入,現今的教育事業也必然是日新月異的。作為一名教書育人的匠人,更加要具有奉獻精神,懂得對自己的工作業務進行進修的重要性。積極參與德育建設。要有組織有計劃的去上級教學單位進行“充電”。教師更加應該對自己的教學水平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隨著網絡的發展與普及更加要對積極的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能力,加強自身德育建設,以德當先。通過對每一年、每一季度、每一月表現優秀、業務水平過硬的教師進行表彰,如通過評選優秀教師的活動,來鼓勵更多的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與此同時對表現優秀、成績穩定進步的同學也要做好表彰工作,開展三好學生評選的工作,使其在學生之中樹立榜樣,充分發揮其榜樣的力量來鼓舞更多的學生勤奮學習。
【結 語】
在當今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現狀下,農村、城市在教學資源的分布上不合理導致了資源的失衡。為了使初中農村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只有全面優化農村課堂的教學質量,使教育資源更加優質化,著重加強教師隊伍的德育建設,才能使中學農村課堂教學質量逐步提高。
【1】王曉毅.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18)
【2】金貞愛,張繼靜.農村學校提高音樂課教學質量的實踐與探索【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3(06)
【3】張良啟,崔杜軍.制約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思考【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