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枕水人家
——西柵
江蘇省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高三(10)班 蔡琰綺
比起我去過的其它水鄉,在經歷了刻意返璞歸真的打造之后,西柵確實是有些意料之外的與眾不同——一片開闊的水域映襯著對岸古色古香的建筑,于是,西柵有了一種遺世獨立的超脫。
登上擺渡船,隨著水波瀲滟,時間與空間的距離逐漸地恍惚起來,現實世界的喧囂與浮躁被水流阻隔而遠遠地拋在了身后。已是傍晚時分,水依舊清澈透明,中秋那圓圓的月亮早早兒地映在水中,月亮望著人,人也望著月,夜,如此寧靜而又安詳地來臨,真是讓人舍不得離去了!坐上一葉扁舟,拿起手中的水杯,倒真有點兒“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感覺!泛舟河上,一股涼涼的風兒迎面撲來,心曠神怡!感覺沉重的櫓在船夫的手中那么輕輕松松地就搖擺起來,看似簡單,卻又耐人尋味。低頭瞧,水波蕩起陣陣漣漪,手不禁伸入進去,頓時,一股涼意從手心傳入了心中,徹底驅逐了那還遺留著的些許暑熱,好不清爽,好不美妙……幽幽的水面,暗暗的街燈,柔柔的月光,輕輕的歌聲,一種讓人不由沉靜下來的力量把我給徹底包容了!中秋的夜,因為這水、這岸、這月、這歌而別樣動人了。西柵,好一處恬靜之地!
白日的西柵味道又自不同。大街由石板鋪就,最最適合漫步——兩旁的建筑都是由柱子支撐著,細細觀察,柱子有些粗糙的裂痕。那些裂痕仿佛見證了歷史,似乎在嘆息時光的流逝,好像在感慨自己的命運。我的心隨著這一條條縫隙而不由得變得沉重,似乎自然而然地,我就也品讀出來一點歲月的滄桑、日月的印跡。于是,我不再鬧騰,安靜地聆聽媽媽的解說,乖乖地牽著媽媽的手,輕輕地隨著人流而走:注視那老街兩邊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原來時間的風霜可以使一根根粗大的木頭從黝黑歷練成為黝紅;注目“三寸金蓮”看歷史的沿革,從古代少女的痛苦中才反襯現今的幸福;注神“昭明書院”,學讀書之必須的精神,了解持之以恒、孜孜以求之重要……
秋日的陽光其實也不弱,但是狹窄幽深的巷道總留有半邊的陰涼,你隨時都可以得到庇護!許是恰逢中秋佳節,這兩日街上的游人不算太多,倒很是趁了我心。隨意地走在風韻依舊的石拱橋上,隨心地觀賞著兩岸融入時代氣息的商鋪,隨興地攝下美麗的景致,真是愜意至極!
時間就在隨時地的駐足里被忘卻!在老街里尋訪一處處景致,在“過去”里搜索一份份記憶。枕水人家——西柵,就在潺潺的水聲里訴說著自己的美麗和深刻。算來,這般的詩意旅程已歷經三年卻依舊令我時時流連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