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書
——青春的心語
河南省淮陽中學 張藝凡
青春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書則是青春最美的伴侶。在我們成長的青春路上,既有歡笑,也有苦痛,既有成功,也有失敗,書則不離不棄,始終如一的陪伴著我們,高興時,我們可以與書分享喜悅,悲痛時,我沒可以借書平復思緒。書中的文字與正直青春年華的我們心心相印,共同譜寫了一曲曼妙的樂章。我是個愛書之人,甚至到了愛我及烏的境界,從書中的故事到書中的語言,乃至書的封面、扉頁都視如珍寶,書是我青春的心語,也是我成長的階梯。
好奇心與求知欲是人的天性,從我們孩提時代開始,便對未知世界充滿了興趣,渴望了解身邊的事物與現象。幼年的我就常常困惑,為什么白天有太陽而晚上沒有?為什么夏天這么熱,而冬天又這么冷?為什么我有的時候會感冒發燒,鼻涕連連?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了一本《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插圖版的書我至今珍藏著,即使它的封面已經殘缺不堪,紙質也已泛黃。在這本《十萬個為什么》中,我知道了地球引力、光合作用、能量守恒等自然規律或現象,打開了我認識世界的大門。這本書是我當之無愧的“啟蒙老師”,正如高爾基所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十萬個為什么》就是引導我探索未知世界的階梯,在我的成長、發展中充當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初中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地攤上買了一本《成語故事》,里面介紹了將近200個成語故事,有些故事我讀小學的時候就已經學過,有些故事則比較陌生,其中最打動我的就是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項羽勇猛的精神和必勝的決心讓他斬斷了自己軍隊的后路,然后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姿態贏得了最后的勝利,這讓我對他的生平充滿了興趣,我于是買了很多和項羽相關的書籍,不知不覺中便養成了讀歷史的興趣愛好,直到今天仍是如此。高中課業相當緊張,有些學生選擇運動釋放壓力,而我則喜歡在課業之余,讀一些通俗的歷史書籍,最近正在讀的是《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用幽默的語言將明朝將近300年的歷史敘述了出來,極大地增長了我對歷史的認知,每晚入睡前讀十幾頁《明朝那些事兒》已經成為為高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環節?!皶接脮r方恨少”,書對于我們這般青春期的學生而言,是豐富閱歷,增長見聞的重要途徑,對我們更好地認知世界、認知社會乃自認知自我都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
青春期是人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青春期對我們學生而言,除了增長知識、增加閱歷以外,同時也是豐富智慧的重要時期,而書則是豐富我們智慧的寶貴資源。書能夠培養發展我們的思維能力,尤其是探究思維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我們生活的時代看似科技高度發達,但實際上仍然有許多未知、未解的現象困擾著人類,從人類自身的身體機能、心理意識到外太空,值得我們探索的內容有很多。有的時候甚至會產生“讀的書閱讀,發現自己知道得越少”的感慨。就以我而言,在讀完《十萬個為什么后》,我感覺自己懂得了很多,然而,進入高中學習以后,我發現很多現象并不完全像答案一樣簡單,相反,是非常復雜的,這讓我困惑,同時又給了我繼續探索的動力。最近我在讀比爾布萊森的《萬物簡史》,里面對太空的描述、地球的探討、生命的解讀深刻地震撼了我,盡管有很多知識我現在還不了解,但書中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和問題給了我成長中無盡的智慧,也讓我的青春更加多姿多彩。曾國藩在談到自己讀書心得時候曾經說過“予定剛日讀經,柔日讀史之法”,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解釋為“故剛日讀經,理氣養生也;柔日讀史,生情造意也”。經書指儒家經典,我們中學語文課本上選擇了一些論語,我在讀書的過程中涉獵不多,史書則是我的摯愛。這并不僅僅因為史書中的人物鮮明、故事刺激緊張,更在于“讀史可以明智”。很多看似簡單易懂的道理,只有在大量的史書閱讀的基礎上,才會理解的更為透徹。就像初中歷史學習中,老師講近代史的時候,就說過“落后就要挨打”,當時我對這句話僅僅是知道而已,談不上有多深刻的理解,直到去年,我買了蔣廷黻先生的《中國近代史》以及胡繩先生的《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里面描述的中國近代歷程更為詳細、生動,讓我對歷史的認識更為深刻。
“腹有詩書氣自華”是我對書和青春最為基本的認知。青春是人最為朝氣蓬勃的時候,青春期的我們已經度過了兒童時代的懵懂,又沒有進入成年時代的事故,有著童真的心和純真的夢,在此人生的節點上,我們要涵養好自身的心性,養成獨立健全的人格。當前,受現代潮流文化等的影響,不少同齡人在青春中迷失了自我,有的沉迷于網絡游戲不能自拔,甚至幾天幾夜不歸校,不歸家,置家人、前途于不顧。有的經常惹事生非,打架斗毆習以為常。對此,讀書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解決途徑。中國有著數千年的文明史,期間大聲了大量的文學經典,正所謂一代又一代之文學,從先秦時期的《詩經》到漢朝司馬相如的大賦到魏晉時期的抒情小賦,再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無一不是我們的精神食糧。當我們倦怠,不想學習時“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詩句會時時地警醒著我們,當我們志得意滿時,“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未出土時先有節,已到凌云仍虛心”的詩句會時時教育著我們,當我們失敗氣餒,一蹶不振的時候,“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會時時激勵著我們。在我們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形形色色的挫折,既有學習上的,也有感情上的,而青春期又是情感最為細膩的時期,因挫折而產生的負面情緒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處理,不僅會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甚至還會造成其他不良事件。讀書則是修身養性的良方。以前,我的性格比較急躁,遇到事情都沉不住氣,而且難以控制自己的脾氣,常常因此而傷了父母與周圍朋友的心,后來我愛上了讀中國傳統格言,如《菜根譚》等書,書中樸實的話語深刻地感染了我,也在無形中修煉了我的心性。
青春期的我們正處于成長發展的節點,既活潑好動,又多愁善感。由于代溝的存在,我們與父母的交流存在著不小的困難,也容易被父母視為“叛逆”,因而,青春期也多被稱為“叛逆期”,思想上的苦悶難以得到派遣。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