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學語文的“詩化”教學經驗
黑龍江省大慶市讓胡路區喇化小學 李麗娜
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充滿詩意,在陶冶學生情操、培養語文素養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因此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也要給學生開展詩化教學,結合教學需求,將教學中的內容改編為詩歌,提高學生對小學語文的感知,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進展。
小學語文 詩化教學 教學經驗
小學語文中涵蓋了大量的抒情與記敘性散文,體現了語文的魅力,可以利用詩歌形式給學生教學,營造出較強的節奏感與韻律感,展示出語言學習魅力。因此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也要實施“詩化”教學,給學生改變成較多的兒童詩歌,幫助學生容易的理解語文知識并獲得語文學習體會。
第一,詩歌的節奏感和韻律感較強,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的感知。韻律是學生學習民族語言的基礎,可以體現“音聲化”特點,眾多文學作品和詩詞中都蘊含著較強的節奏,呈現語出流應變、平仄關聯等和諧規律。古典詩歌經常利用音節與音節的組合及押韻,將聲音組成有機整體,實現聲調的和諧。雖然詩歌中對詩律的要求較寬松,但是依然可以滿足節奏韻律要求,體現了漢語言的魅力,提高了學生感知語言的能力,促進了漢語言教學的進展[1]。
第二,古代中就出現了文體互換。古代人經常對詩詞作品進行改寫,將其改成為“隱括”,如辛棄疾將莊子的《秋水》改成《哨遍 求水觀》,詞中應用了《秋水》中大量的詞語,包含了莊子的“齊物”觀念。再例如,杜牧的《清明》后來人將此改為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此種改變主要利用標點符合的改變體現詞的風格。古人此種文體互換,充分發揮了漢語言的功能,具有較廣的應用意義。
·
(一)學習經典詩歌,給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開展“詩化”教學的前提時,學生已經在認識并感受到詩歌此種問題,具備良好的詩歌基礎。在小學剛剛進入學習時,就給學生針對性的選擇一些簡單的古典詩歌進行背誦學習。同時還要結合教學要求,讓學生掌握教學中必須記憶的知識。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講解詩意,教會學生基本的誦讀方法,讓學生在長期學習中感悟節奏美與音樂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訓練學生的寫作技能
學生經過誦讀后已經對詩歌形成了基礎感知,而且可以進行一些兒童詩寫作。由于學生年齡較小,還不能掌握較深的寫作,所以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學習水平,給學生布置一些簡單的寫作,要求學生節拍符合教學需求,具體內容可自行創作,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2]。例如,學《假如》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朗誦課文,感受作者的寫作方法,然后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給文章補充第四小節,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認識。隨著教學的進展,教師可以適當增加知識難度,實現教學內容的擴展。例如,《拍手歌》與學生日常活動緊密相連,此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讓學生編寫有關環保、視力等的詩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童趣。
(三)改變文體,實施“詩化”教學
隨著上述教學的順利實施,學生已經掌握的基礎的兒童詩歌寫作技能,提高了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而且小學語文中有大量語言優美的詩歌,促進了小學“詩化”教學的開展[3]。雖然教學中并未要求學生進行“詩化”教學,但是此種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內心對美的向往,減少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負擔,促進了語文教學的開展。例如學習《畫風》時,雖然該篇文章內容較簡單,但是寫作時卻應用了大量的手法技巧,既有較強的哲學意蘊而且有具有生機,可以給學生提供較廣的想象空間;其次雖然該文章為記敘文,但是在描述小朋友畫風時卻別具一格,實現了教學和詩歌的結合。學習該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啟發學生,不僅利用課文中寫作的手法表現風,還可以讓學生大膽思考,積累足夠的經驗,然后實現繼續散文的詩歌化學習。
第一,實施“詩化”教學,提高了學生對漢字的認識,實現了書寫到應用的轉變。如果進行語文教學時,不能實現字詞與語句的聯系就會影響語文教學的連續性,將直接影響語文教學效果[4]。一篇成熟的語言文字都是從整體文章中體現的。因此必須結合年級要求,給學生針對性實施教育,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還要進行精心設計,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在長期學習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第二,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詩歌的靈魂,可以利用多種修辭手法完善。因此將詩歌學習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效果。例如可以利用《秋天的圖畫》一文的學習,讓學生發揮想象力描寫夏天的變化。
第三,提高了學生學習民族語言熱情。古人也比較熱衷于詩體互相轉換,形成了具有趣味性的文字游戲,豐富了語言類型,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時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知,進而提升自己的自豪感,調動學生學習語言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對民族語言的熱愛,給今后的民族語言學習奠定基礎。
“詩化”教學要求教師實施教學時,必須從詩歌角度出發,結合學習內容進行內容改變,從多方位挖掘文字的內涵,采用多種語言方式給學生實施教育,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化的感知,豐富學生的語言學習經歷,讓學生在長期學習受收獲更多的語言文化知識,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對小學“詩化”教學所取得的教學經驗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給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參考。
【1】鄭月瑛.論小學低段語文的“詩化”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3(29)
【2】金如香.論教科版小學《語文》教材的詩歌教學【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1(06)
【3】劉思倩,王云.例談名師如何實現語文味教學【J】.文學教育,2015(08)
【4】謝藝云.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J】.中國校外教育,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