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章麗
尊重:學生指導素養的靈魂
聶章麗
流言;認知能力;尊重
班主任要實現對學生的全面教育和管理,培養出身心健康的社會公民,需要具備一定的學生指導素養。我所理解的班主任學生指導素養的核心就體現在尊重上。作為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時時謹記:給予學生尊重,指導學生學會尊重,引導學生實踐尊重。
班主任對學生的指導除了在平時的工作、言行中有所體現,班會課無疑是個重要的手段一節有效的班會課可以帶領學生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完善自我。本次班會共分為四大部分,按照“知、情、意、行”的思路來構建,在整個過程中就體現了尊重。
尊重是什么?尊重就是班主任要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學生的內心,尊重學生的隱私權、人格權。本次班會課《流言無聲 認知有痕》的出發點就是尊重。無論是選材定題的緣由,還是實施過程中的突發狀況,又或者是班會課后的鞏固和反思,其中的每一環節都力圖體現出班主任對學生的充分信任和尊重。
當然,一次班會課能體現出來的“尊重”其實很有限,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指導是持續的工作,需要班主任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真正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所以,在本次班會課的幾個環節中,我更多地把重心放在了情境體驗上,從開始的“真假流言大分辨”到后來的“穿外套游戲”,我都力圖尊重學生的認知,引導他們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所以,班主任要想真正實現對學生的指導,就要尊重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尊重他們的學習認知規律,用平等的姿態去了解他們的困惑,從而引導他們走出思維困境。
當然,在本次班會課活動以后,我也有了一些新的困惑和思考。首先,處理規定班會課與突發班會課的關系。每個學校都會有自己的德育大課程,規劃班會課是為了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要,而突發班會課則是根據學生和班級實際情況進行的,是學生發展和班級建設的需要。班主任應尋找規定班會課和突發班會課之間的契合點,把突發班會課有機地融合到規定班會課中去。其次,學生主導的班會和教師指導的班會的有機統一。當一節班會課以學生為主導時,總會出現一些偏離預設的情況。做好了引導,班會課會錦上添花,但是如果引導不到位呢?生硬的切入不是我們愿意看到的,也是不尊重學生的體現。這個時候,就需要師生之間的多方面溝通,更需要班主任的精心準備。
沒有哪一節班會課是十全十美的。我們總是在上完一節班會課后感到無限的遺憾,但是同時我們又會在無形中和學生一起成長。尊重到底是什么?在指導學生的個體發展方面,尊重也許就是蹲下身子,傾聽學生內心的聲音,與學生真心交流,同學生一起成長。
G451.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63-0072-01
聶章麗,南京市溧水區第三高級中學(南京,211200)教師,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