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臨海市杜橋鎮杜橋小學 金英華
淺談學生寫作方法的培養
浙江省臨海市杜橋鎮杜橋小學 金英華
個性彰顯著文章的靈魂,學生是靈魂的主人。在寫作教學中,教師不斷探索方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慢慢培養學生的寫作個性,讓個性的浪花跳躍江面。
寫作 個性 興趣
新課程改革正在全國范圍內轟轟烈烈地展開著,語文課程標準對我們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在寫作中尊重學生、培養個性,讓學生在作文中放飛心情,讓學生想寫、愛寫、樂于寫。
可是傳統的作文教學早已形成了一種單一的模式:教師命題——學生作文——教師批閱——泛讀佳作。這樣的模式讓大多數學生喪失了自己的寫作個性。教師在作文批閱中,會發現一種見怪不怪的現象:學生習作少創新,少個性,學生作文千人一面。那么如何讓學生習得個性化的作文呢? 我做了以下的嘗試:
在作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同一個模式的教學。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被禁錮,在學生的作文中,很難再找到一篇標新立異的文章。興趣是寫作的原動力,興趣能很好地擦亮孩子們的心靈火花。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呢,以下的方法可行性較大:
1.細致觀察生活
仔細觀察生活,留心身邊的每一樣事物,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記得我們三年級有一次習作,要求是描寫家鄉的景物,抒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在教學中,我先把這次習作當作周記布置給孩子們,可是成品是不盡人意的。基于如此,我做了一次大膽的嘗試。我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帶著孩子們來到了我們杜橋的鳳凰山。我們由遠及近,仔細地有目地的有角度地觀察這杜橋鎮,在觀察的同時,我讓孩子們記錄所有看到的和想到的。回學校后,趁熱打鐵留出一節課的時間讓孩子們進行作文。最后,作文的質量相當可觀。其實材料就在我們的身邊,只是我們缺少一雙明亮的眼睛,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應注意引領學生養成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
2.師生共同作文
師生交流寫作即教師同學生一起作文,在作文中雙方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交流的范圍可以很廣,如日記、每周的周記、每單元的作文,每次考試的作文,等等無一不是交流的對象。例如每個單元的作文,我會在孩子們寫作的時候自己也動筆寫,在批閱完所有的作文后,再在學生面前讀讀自己的下水文,或者讓孩子們相互傳閱。在這樣的交流中,學生的收獲是頗大的,對于教師來說也是受益匪淺的。習作是一種態度,教師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們的寫作態度。
3.多元評價
在寫作教學中,我提倡一文多改,多元評價。一多指“多人”。“多人”是指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修改作文,也可以成立幾個作文批改小組,小組內一同探討批改。通過這種相互批改的方式,他們能從別人的文章中汲取優點,同時也會降低了同樣錯誤的發生率。這種批改方式促進了學生之間相互了解、相互合作。二多指“多次”。同一篇作文反復進行批改,每次批改的要求的都有所不同。三多指“多時”。同一篇作文在寫作后,完成后的第二天,完成后的一個星期這些不同的時間段進行批改。在不同的時間段,認識也有所不同,這樣的批改方式能讓孩子發現作文存在的更多問題。在多次頻繁地批改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盡量多表揚,少批評,善于寫“溢美”之辭,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
表達語言,有人喜歡散文,有人喜歡敘事文,有人喜歡童話,可謂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但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教師過度地強調了作文的形式,規定學生應該怎樣寫,不該怎樣寫,怎樣寫才好,怎樣寫不好,甚至老師連主題思想都預設好了,教化的味道太過濃烈。在老師教化下完成的作文大多是千篇一律。長此以往便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新課標中提到讓“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因此要想讓學生能夠寫出張顯自己個性的文章,首先教師得少給“套路”,取消對作文的種種限制,把作文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充分享受表達——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如此學生的寫作興趣才會大大提高,寫作個性也會隨之發展。同時教師應淡化寫作前的輔導,不過于強調作文該怎么寫,該寫什么。在作文前我們也可以找同一主題的不同類型的作文,以便于拓展學生的思路。最后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文章形式。擅長描寫故事情節的可以選擇寫小說,擅長抒情的可以選擇寫散文,也可以選擇寓言童話等形式。總之選擇自己擅長的,喜歡的,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發揚自己的優勢,寫出與眾不同的文章。
培養個性化作文是寫作教學極其重要的方面。當然,培養學生寫作個性的有效途徑還遠不止以上這些,只要我們平時努力培養,積極鼓勵,定會讓我們學生的個性作文之花朵朵綻放。
【1】孔立新.寫作的變革與策略.語文教學與研究,2000(4)
【2】劉德斌.現代中小學作文教學法導論
【3】王永強.編新語文教科書,促進語文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