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臨海市杜橋鎮溪口小學 童長營
文言文,想說愛你也容易
浙江省臨海市杜橋鎮溪口小學 童長營
文言文為我們呈現了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精華。我們通過文言文,可以與孔孟老莊對話,汲取他們思想的精髓。如何培養小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讓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魅力,從而使文言文教學呈現新的生機和活力,值得每一位語文教師去深思去實踐。我個人認為,只要我們依托文本,以學定教,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那么,文言文想說愛你也容易。
文言文由于和現在的時代隔得很遠,一些語言表達習慣和詞語的含義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對于小學生來說,“文言文”就像是一個陌生人突然闖進了他們的生活,乍一看是那么“嚴肅”。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教師應該在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時就想方設法讓他們在思想上消除這種畏難情緒,讓文言文以嶄新的姿態和學生親密接觸。首先,可以借助古詩詞的親和優勢。其次,可以出示現代文與文言文進行對比。雖然很多文字的意思在現在產生了變化,顯得特別難懂,但我們還是可以利用課后注釋及字典很快將其讀通讀懂。當教師引領著學生自己讀懂一些文言字義的時候,想必他們對文言文學習的畏難情緒也必將隨之消弭。
文言文語句凝練,節奏富于變化,往往還含有一定的韻律,帶有明顯的聲韻美,非常適宜閱讀。“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當然這里的“誦讀”不是指一味單調地死讀,而是要以學定教,如同剝筍一樣層層深入,慢慢提高。
(一)讀得正確、讀得通順
文言文的文字大多比較深奧,誦讀對于理解文言文來說則是最好的方法了。文言文雖然深奧,但是它具有漢語獨有的文字、韻律、聲音之美。在教學時首先要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這樣,學生的初步感知才能更加準確、有效。而小學生剛接觸文言文,對于他們來說文言文的句式、停頓、重音、語速、語氣、語調與節奏等等都是難點,教師在教學中可結合范讀與反復練讀進行強化訓練。
(二)讀出感悟、讀出感情
文言文教學如果一味地逐字逐句講解,不但會使教師自己沒有了教學的激情,學生也容易產生厭倦的心理,這樣就很不利于文言文的學習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經常讓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多種形式地品讀,激起他們閱讀的興趣,從而品味文言文的精髓。
1.在感悟中閱讀
要教學生利用好教材資源,輔之以“對照注釋一句一句讀,想想每句話的意思”“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圖文對照讀”“聯系上下文大膽地猜讀”等閱讀方法,讓學生自讀自悟,從中明晰字詞句的意思,感知課文內容,感受作者蘊含在其中的思想情感,從而體驗文言文學習的成功樂趣。
2.在情境中趣讀
教師要在課堂上創設出多種情境引導學生讀出情趣,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如臨其境。如學完《兩小兒辯日》后,我提出由我當“孔子”,請兩位學生當“兩小兒”,一起來演繹當時的場景,學生非常高興,提出先讓他們自己練習練習。學生們在那里讀得很認真,練得很投入,煞有介事。當請學生上來和我一起演繹時,學生們更是像模像樣的,下面的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意見,認為“兩小兒”辯得可以再激烈些,再加上一些動作等,學生們真是“不亦樂乎”。
3.在競技中賽讀
在學生誦讀文言文的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生好勝的心理穿插競技性的朗讀,“比一比誰讀得好”,“誰讀得有韻味”,“誰讀得最像古人”等,讓學生在朗讀與朗讀的比試中,情感與情感的碰撞中,讀出文言文的意境,讀出文言文的細膩情感,讀出文言文的古典氣息,讀出文言文的古文韻味來,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這樣的環節,學生的積極性是特別高的。
(三)讀有積累,讀有拓展
1.熟讀成誦
俗話都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對文言文何況不是如此呢?“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厚積而薄發。” 文言文獨特的韻味,精練的語言,特殊的表達方式,讓學生熟讀成誦,這對于他們從小學習古文,積累語言,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都大有好處。所以,教師應該采取多種途徑引導學生熟讀成誦。如果“讀”,是讓文章“入口”的話,那么“誦”就是要“入心”了。如《學弈》中的最后一句“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這句話當學生熟讀成誦后,碰到因不認真上課而回答不出問題或做錯題的同學時,老師吟誦前半句,學生就自然心神領會了。
2.拓展閱讀
拓讀就是對教材內容的拓展和延伸,是學生受法于課內,施法于課外的實踐,也是學生文言文閱讀興趣的深化。可以通過以下三種形式開展:其一,古今對照的拓讀。教完第10課《楊氏之子》后,讓學生課外搜集記載第11課《晏子使楚》這個故事的文言文進行古今對照;也可以讓學生結合教材中的“成語故事”,課外搜集其原文古今對照讀,進一步感受文言文語言的魅力。其二,由此及彼的拓讀。其三,舉一反三的拓讀。我們可以另外選擇一些淺顯易讀、內容健康但不乏風趣的文言文推薦給學生閱讀,以拓展學生的語言積累,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學生學習文言文,歸根結底,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語言。文言文的語言形式獨特,文字簡練,節奏、韻味、文采兼備,很多文化名人都在閱讀與思考中吸納了古代優秀文化的精髓。學習文言文,應該重視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古代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讓學生耳聞目染,在與文言文的親密接觸中,悄然埋下古代漢語的文學種子,進而升華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興趣。
總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好之”“樂之”了,還愁他們沒有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嗎?小學階段的文言文學習,看似為數不多,只要教師善用、精教,就能讓它們成為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為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打開一扇啟智的窗戶,鋪開一條暢行的通道,那時,或許孩子們會驚呼:文言文,想說愛你也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