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蓮前小學 葉佳芳
重視語言教學,提高閱讀教學實效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蓮前小學 葉佳芳
學生害怕寫作,不少學生一提起筆就覺得無話可說,無從下手。想究其原因是學生的語言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訓練和培養。而課堂教學中,不少老師們會有意無意地將課文內容作為課堂教學的關注點,很大的篇幅和精力來解決課文“寫些什么”。至于課文中的遣詞造句、語言表達形式等方面的教學卻往往被忽略,課文是“怎樣寫的”“這樣寫好在哪里”等往往被遺忘了。
鍛煉語言 發展語言 運用語言
“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并“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這告訴我們在教學中,不但要引導學生學習文本語言,更重要是引導學生有創造性地由文本語言轉化為自己新的語言。因此,閱讀教學的重點應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加強語言的教學,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鍛煉和培養,才能真正地實現閱讀教學的目的,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具體可以嘗試這樣操作。
教材內容豐富多彩,體裁多種多樣,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教學資源,潛心挖掘、精心篩選,因勢利導,鍛煉學生的語言。有人說:“最觸動自己的一個詞或一句話”就是閱讀教學的切入點。也可以說是引發學生觸及作者“情思”的一道“門”。找到這個“門”,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走進課文的情境中,順著作者的“情感歷程”去感受語言的魅力,進而鍛煉自己的語言。
如在《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一文中,科學家伽利略為了追求科學與真理,勇于向人們心中的權威——“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挑戰。當看到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那瞬間“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這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在人們呼喊的的背后,他們有哪些情感變化呢?人們可能有哪些反應?他們可能會說什么?”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伽利略,我們錯怪你了,原來亞里士多德所說的也不一定都是對的”;有的說“看來任何事不能關聽別人怎么說就相信了,還要自己動手做做看”;還有的說“伽利略,你真勇敢,不迷信權威,執著地追求真理,我們真應該向你學習”……盡管孩子們的語言稍顯稚嫩,但是如此設置,將課文內容升華到情感價值的突破口,在實現情感設置的目標的同時,也使孩子們的語言能力得到了鍛煉。
又如《落花生》一文,“我”在聽了爸爸的一席話之后感悟到了一個道理,我結合課后問題,讓學生交流對這句話的體會。這時,我因勢利導,提出:“同學們,那么你們認為怎樣的人才算有用的人呢?能不能舉你身邊的例子說一說?”學生的情感得到啟發,他們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展開了討論,有的說:“我認為樂于助人的人也是有用的人,比如我們班的班長”,有的說:“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就是有用的人,例如清潔工、老師、建筑工人”……在良好的氛圍下,學生的語言在討論交流中得到了錘煉,同時情感也得到了升華。
“情動而辭發”“披文以入情”,“情”和“文”本身就是“文以載道”的關系。內容情感與語言本來就是有機融合的,我們只有帶領學生去“披文”才能“入情”。也只有“入情”才能“辭發”。
《泊船瓜洲》是一首典型的鄉愁詩,是王安石在上任途中經過瓜洲有感而發所作。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了解詩歌的大意。接著我設置了一個引讀環節,引導學生通過一次次地朗誦“明月何時照我還”感受詩人思鄉的情緒。當學生的感情一次比一次投入時,我適時拋出另一個問題:“作者想念故鄉,故鄉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此時,詩人又想起了在家鄉度過的美好時光,他也許想起了那次中秋節和家人圍坐在一起,邊賞月邊品嘗美酒佳肴,一家人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啊。他也許又想起了……同學們,想象一下,詩人也許又想起了在家鄉度過怎樣美好的時光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情感已被悄然喚起,他們紛紛舉手,積極發言:“也許他又想起了春光明媚的日子,他和家人一起去野外游玩”;“也許他又想起了涼風徐徐的夜晚,他和好朋友們吟詩作對,把酒話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思維更加活躍,他們將“情感體驗”轉化為“語言博發”,從他們所描述畫面中,我知道他們已經走進了王安石的內心世界,“身臨其境”地感受著他的思緒。
積累語言是提高語文能力的基礎,教學中,除了記憶性的積累,還應安排具有創造性的積累訓練,例如:復述課文、仿寫、改寫等。創造性的積累訓練,要求學生除了要記住課文中的內容,還要運用新的語言表達形式,這就需要開動腦筋,對思維和語言進行再創造。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鍛煉了語言運用能力。對于寫作還處于起步階段的小學生來說,仿寫就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語言訓練方式。例如五年級上冊的課文《走遍天下書為侶》,課后有這樣一道仿寫題: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_________,也是_________。”
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讀書感受進行填寫,實現課文語言向學生自身語言的內化,逐步提高學生的言語質量。學生在談自己親身體驗和感受的同時語言運用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又如《新型玻璃》一課,學生學完課文,了解了各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之后,設置了仿寫練習:“現在我們都是小小科學家,我們也來發明一種新型玻璃。請你以第一人稱的形式向大家介紹你發明的玻璃,要求運用學到的說明方法,講清楚它的特點和作用。”這時,學生的創造欲望被激發出來了,他們設計出了各種新型玻璃,有防火玻璃、空氣凈化玻璃、放松玻璃……這種訓練,不僅達到學法遷移的目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語文是一門多重屬性的基礎學科,語文教學所要完成的任務是多方面的,其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是語文教學首先面臨的重要任務。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必須以內容情感為主線,語言感悟訓練為重點。如果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能夠多重視語言教學,用內容情感的金絲有機串起語言訓練這一顆顆耀眼的明珠,就能真正地實現閱讀教學的目的,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