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淺談主題式校本研修的實施策略
劉欣
校本研修是為了學校和教師的長遠發展的研修,是立足于校情、著眼于教師實際問題的研修。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學校以學校教育、教師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切入口,以學校、教師的發展規劃為基本方向,多角度、多領域地整合資源,在有效的頂層設計基礎上,積極開展多維度學習和序列化培訓,并以課例研究為抓手,創造了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態環境,讓教師在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個體反思及實踐中實現專業發展。
主題式研訓;多維度學習;序列化培訓;課例研究
“慢慢地、穩穩地走向初春的田野”,這是作家莫懷戚在散文《散步》中寫下的句子,說的是作為中年人所肩負的一種責任和使命。我想這同樣適宜于學校的教師培訓與教師發展工作。當然,這里所說的“慢慢地”不是指速度上的慢,而是一種循序漸進的滲透與融合,“穩穩地”則是穩扎穩打的態度和穩步向前的精神。在教師發展的漫漫征程中,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學校秉持著這樣一種原則,有計劃、有方向地推進教師的培訓與校本研修工作。
每年年初制定校本培訓計劃的時候,我校秉持“智慧梳理,有效整合”的宗旨,結合學校校情,注重校本培訓的特色化和有效性。
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將校本培訓與學校的主課題進行有機結合,使培訓工作與其他各條線的工作合理整合,與各學科組的實際需求進行智慧的融合,力求減負增效。我們設計了教師培訓需求的問卷,在了解教師心聲和實際需求的基礎上,設置以“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為主題的校本培訓。力求通過系列化、層次化、專業化的學習使我校教師切實推進自我發展,提升職業的幸福感。
在了解不同層次的教師的不同需求之后,我們再將培訓進行細化安排。比如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時,我們以菜單式的方式呈現未來教室、微課制作、會聲會影、Office軟件這四項培訓。我們先創建微信群,教師再根據自己的需求掃碼進入相應的培訓群,參加培訓活動。有了需求,便有了參與的動力,大家可以在群里交流培訓心得,分享學習的喜悅,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再比如,學校組織的心理培訓,既有面向全體教師的心理講座,也有面向不同教師的俱樂部活動;既有面向全體班主任的心理輔導,也有專門針對初中學生的案例研討。豐富的內容,多樣的形式,分層的指導,有效的診療,教師在研討中獲得啟迪,在交流中不斷成長。
學校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借助各類培訓機會,提升教師的個體發展意識,擴大團體發展的共贏效應。我校聘請著名教育專家來校開設大型報告會,同時鼓勵各學科分別開展專家進校園的活動。不僅有針對青年教師的培訓,也有專門針對骨干教師的指導,幫助骨干教師突破專業發展的瓶頸期。
關于市區級的培訓任務,我們會第一時間公布到校園內網上,對教師采取自主選擇與合理分配相結合的原則。2016年4月,江蘇省2016年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啟動,在積極宣傳和動員之下,我校有114位教師參與本次網絡學習并順利通過驗收。當年6月,蘇州工業園區啟動網絡在線選課活動,我校有50余位教師參與報名并順利完成學習。2016年上學期,我校小學部開展了8場基地培訓,共有112人次參加了不同主題的學習活動。
對于一所常年都有新教師加盟的學校而言,推進青年教師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校積極開展青年教師序列化培訓,大力推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
每學年初,我校開展青藍工程結對活動,為新上崗教師搭配教學師傅和班主任師傅,一對一地指導青年教師。充分發揮校內名特教師的引領和輻射作用,發揚骨干教師的“傳幫帶”精神,形成人人幫、人人學的互助氛圍。通過知識的浸潤,榜樣的示范,先進的激勵,不斷形成一支樂學上進的教師隊伍。
每學年我校特意為工作3年以內的青年教師開辟綠色通道——評選金雞湖新苗。以學年為單位,結合園區“教壇新秀”的評選條例,在教學、德育、教科研等多方面從年輕人中選拔佼佼者。在這些評選的不斷推動下,平臺的不斷搭建中,年輕教師逐漸嶄露頭角,我校有4位僅僅工作3年的教師就已榮獲園區教壇新秀、教科研新秀等稱號。
青年教師書寫大賽也是我校在青年教師培訓方面的傳統項目。青年教師統一書寫規定篇目,評選出來的優秀作品不僅在學校網站上進行優秀作品展示,而且會專門布置展板,放在圖書館大廳給全校師生欣賞,為教師搭建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臺。同時,督促教師勤練基本功,扎實有效地推進了學校青年教師的隊伍建設。
我校教研組以“課例”為載體,以“問題解決”為中心,采用“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研究思路,循環跟進的研究方法,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有主題、有目標、有理論提煉的研究與改進。每個課例著力說明一個問題,并最終提出解決這個問題的理論依據與改進方案,從而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
我校許多教研組都有自己的研究課例。比如,中學語文教研組以“名著閱讀”為研討專題,組織全組教師一起參與研究活動。教研組在區教研員的指導下,將名著閱讀擬定為導讀課、推進課、分享課三種課型,再由各備課組統一部署。每個備課組一學期內完成一部名著的教學任務,每位成員根據自己的興趣選定課型,經過反復的打磨之后,再將導學案、教案、教學實錄、評課等材料整理、編輯成冊,既是教師研修心血的凝聚,又是教師成長歷程的見證,同時便于語文組成員循環使用。
課例研修是真正地扎根教學實際,貼合教師實際需求的研修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發現問題,進而研究問題,并且利用團隊的力量解決問題,提升自己以及團隊的教育教學能力,實現教師自我的成長與完善。
我校的校本培訓以學校的“三樂”文化為基石,以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為目標,所以在提升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的系列培訓之余,我校積極倡導教師開展雅生活的專題培訓,意在引導我校教師提升個人的文化修養與生活品位。一方面我們開展了幸福閱讀計劃,教科室圍繞“幸福”這個關鍵詞,給全校教師提供“精神大餐”,組織教師撰寫讀書心得,開展讀書沙龍,激勵更多的青年教師加入主動閱讀的隊伍中,以閱讀謀求專業的發展,以閱讀提升職業的幸福感。另一方面,我們通過組織別樣的講座增加教師的雅趣,比如2016年暑期開展了一場關于茶文化的講座,目前正在醞釀開展書法系列的講座,讓教師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之余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工作激情與生活雅趣相結合,更增添了教師培訓的別樣風景。
有頂層設計,有切實需求,有理論的高度,又不乏生活的情趣,使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穩穩地走向初春的田野,彌漫著幸福的芬芳!
G451.2
B
1005-6009(2017)30-0050-02
劉欣,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學校(江蘇蘇州,215021)師訓處副主任,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