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我們每年都對參加中考的學生進行了實驗基本技能的考核,這種考核,既是一種促進實驗教學的手段,又是對平時實驗教學水平的檢閱.通過幾年的考核,自然看到了實驗教學上的巨大成就,但也暴露出某些不足.下面僅以化學學科為例,通過實驗技能的考核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化學;實驗技能;現狀;建議
作者簡介:楊曉麗(1982-)女,甘肅省張掖人,漢族,本科,中學二級.研究方向:化學教育.一、從化學實驗技能考核中看到的問題
1.設計實驗能力差
如有的同學在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時,長頸漏斗沒有伸入液面以下,導致氧氣從漏斗逸出.有的同學制取CO2時錯用硫酸和碳酸鈣反應,導致反應很快停止,無法收集到CO2.
2.操作程序不正確
在某些氣體的制取及性質實驗中,未準備好后續實驗就急于加藥品制氣,等到做性質實驗時大部分藥品已反應掉,不能完成規定的實驗項目.
3.實驗操作基本技能差
(1)氣體的制取、收集和驗純不合程序,使收集到的氣體不純或使實驗失敗.
(2)藥品的取用、轉移不規范,常造成藥品浪費或效果不佳.
(3)小組實驗時,同學之間密切配合不到位,不規范的操作很多,甚至還蒙騙了老師.
4.觀察和表述實驗能力差
(1)由于觀察的不仔細、不到位,所以常常對某個現象產生的原因搞不清楚.
(2)表述實驗現象時,學生常常把產生現象的原因或者物質的某些性質錯誤的表述成實驗現象.還有個別同學把反應條件表述成實驗現象.
(3)表述不完整.表述實驗現象,應該把反應的整個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現象都要完整有序地表述出來,而學生卻往往只描述部分反應現象.
(4)難以正確書寫實驗報告.化學實驗報告是整個化學實驗過程的反映,也是對所做實驗的總結.有許多學生在寫實驗報告時經常丟三落四項目不全,有的則注重表象不明白實質,有的廢話連篇,答不出要點,還有的不尊重客觀事實亂湊數據,亂填現象.
二、新課程標準對化學實驗教學的基本要求
《化學新課程標準》對化學課程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要求作了規定,目的要讓學生學習初步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并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受到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的自然科學基礎學科.它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和實事求是科學態度和勇于創新精神的源動力.
新課程新理念,重視知識與能力的協調發展,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親歷實驗過程,不管實驗成功與否,目的在于體悟探究過程,培養探究意識.
三、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分析
筆者簡要總結出目前化學實驗教學普遍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傳統的實驗教學體系,簡單的“照方抓藥”的驗證性實驗內容較多,而缺乏培養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內容.
2.實驗手段落后,現代教育技術已被應用到許多領域中,而實驗教學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深化教學要求的內容較少,不能反映當今化學發展的水平.
3.傳統的實驗和分析方法等與生產實際的距離偏差較大.
4.教學方法單一,照方抓藥抑制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揮.
5.教學方法仍采用實驗前教師詳細的講解實驗內容,不僅占用了學生有限的動手時間,而且沒有給學生留下思考的余地,束縛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四、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對策和建議
1.更新實驗教學觀念
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使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這就要求我們改變過去實驗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只注重理論知識的驗證及基本實驗方法與技能訓練的培養模式.依照新課標理念,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要注意糾正一些學生不愛動手、喜歡背實驗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使實驗教學成為他們質疑、信息收集和處理、探究的實踐活動.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將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科學探究.
2.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式試驗
實施素質教育,注重應用探究式實驗教學.所謂實驗探究式,就是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自行概括得出結論的一種教學模式.從其本義上講,它強求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而自行得出結論.這種教學模式和其它教學模式相比,對學生而言,學習積極性高,學習氣氛活躍.對于教師而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的探究精神,磨練學生克服困難,獲取成功的意志.
在教學中,實施實驗探究模式,關鍵在于要有指導性地實施實驗探究,使之構成一種不至于給學生帶來失誤,又不占用太多時間,有利于學生掌握系統知識的教學模式.
教材中有許多實驗可改為探究式實驗,如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酸、堿、鹽的性質實驗等等.通過探究活動,不僅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關系,而且增強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了學生科學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索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3.變封閉式實驗為開放式實驗
人類對化學問題的認識有一定的階段性,對某些問題不可能有完善的答案.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時,不能把某些問題講得太絕對,如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所收集到的氧氣是紅色的,顯然,這不是氧氣的本色,是什么原因呢?如何改進裝置呢?同學們紛紛發言,有的說:試管口部要塞一團棉花;也有的說:可塞上一團海綿、紗布、餐巾紙、玻璃絲等等,答案真是五花八門.又如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中,讓學生得出生成物是煙還是霧的結論十分困難,教師硬說是白色的煙,學生難于接受,不如因勢利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設計實驗來證明到底是煙還是霧.引入開放性實驗,其意義不在于立即得到一個明確的結論,而在于激發學生不斷探索、追求,在一定條件下得到相對滿意的結論,這才符合科學發展的規律.
4.改進實驗裝置和實驗方法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為了滿足人類的需要而找出已知裝置的新的組合的人就是發明家”.同樣,為了達成某一實驗目標而對現有的實驗儀器(有時可以使用代用品)進行重新搭配或組裝也是有價值的創新活動.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僅造就了大批缺乏創新意識的學生,也使教師惰于創造.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從自我做起,潛心挖掘教材,對教材中實驗存在的缺憾大膽改進.如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白磷屬于劇毒品,取用時不太方便,有時將白磷置于錐形瓶內,還未稱量好整個裝置的質量,白磷就自燃了.因此,筆者做如下改進:取一小粒火柴頭(將火柴折斷后得到)置于試管內,用橡皮塞塞緊,并用試管夾夾住,一同置于天平上稱量,然后加熱試管,讓火柴頭燃燒完再稱量,可以觀察到天平仍平衡,同時還清晰看到試管內生成的白煙且白煙不斷下沉,進一步說明五氧化二磷密度比空氣大.
總之,只要教師充分認識到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的不足和素質教育對改革化學實驗教學的要求,把中學化學教學的豐富經驗和改革意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創造性和精力投注到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中去,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化學實驗教學改革一定會得到解決的.
參考文獻:
[1] 楊明生,關強.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研究的現狀分析報告[J]. 化學教育. 2012(01)
[2] 李春雨.演示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J]. 才智. 2011(19)
[3] 靳瑩,李穎.對天津市化學實驗教學研究現狀的調查分析[J]. 化學教育.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