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花

摘 要: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留守兒童狀況”課題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已達到2000萬。隨著留守兒童數量的逐漸增多,緊跟而來的是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的基礎課題之一,針對當前農村留守兒童數學學習現狀進行實驗調查,通過問卷調查、文獻搜集、聽課、走訪等方法對如何轉變留守兒童數學學習的不利局面展開研究。
關鍵詞: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數學學習
隨著我國社會轉型和城鎮化進程的持續加快,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持續增長,留守兒童數量也隨之增長。作為特定時代下并將在一定時期內長期存在的產物,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項具有深刻意義的課題。本文以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數學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作為切入點,嘗試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論視角。
一、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數學學習的基本情況
1.家庭教育情況
留守兒童家庭監護人調查結果:
■
我校共有230名學生,留守兒童有89名。在這些留守兒童當中,90%的學生都是雙親在外務工,20%的學生一家甚至有三人在外務工,70%的學生由家中祖輩撫養。他們在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數學學習習慣方面問題最為突出。這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學生長期與父母分離,遇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里得到支持,養成了內向孤僻的性格,不善與家長、老師、同學溝通,學習上即便遇到問題,也不好意思開口尋求幫助;其次,父母外出除給留守兒童帶來心理問題之外,家庭監督和輔導的缺失也對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產生不良的影響。祖輩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數學家庭作業,更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不能和學校老師進行有效溝通,從而直接導致其學習數學的動力不足,習慣不好。
2.學校教育情況
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決定了他們必須從學校教育得到更多支援,才能彌補其學習素養發展緩慢的缺陷。但是,農村小學在管理體制上存在著一些弊端,這對留守兒童學習質量的提高造成了消極影響。就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而言,筆者認為,首先數學教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不夠,沒有將留守兒童與其他學生同等看待,沒有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輔導留守兒童的數學學習。其次,應試教育下的農村小學沒有強化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教育,學校片面追求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班級后進生深感壓力,教學呈現出一定的功利性。最后,教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愛不夠。大部分留守兒童不愿意和老師進行交流,教師從孩子口中得不到真心話,造成師生交流的障礙。
3.學生自身情況
數學課程是一門研究數量關系與空間位置關系的自然學科,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對于剛剛步入校園的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這些留守兒童尚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不善于將抽象復雜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形象直觀的學習符號,學習面臨諸多挑戰。
二、對策與建議
1.密切家校聯系,多與監護人溝通
家庭教育質量不高是阻礙留守兒童數學學習質量提升的重要問題,數學教師應當積極與學生監護人取得聯系,利用電話、家長會、家訪等方式,向家長了解學生課后數學學習情況,請家長監督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布置課后作業時,教師可制作“作業清單”,將今天需學生完成的作業一一列在清單上。學生完成作業后,需要將作業交給監護人檢查,家長核實之后,在“作業清單”上簽字,并對學生今天的表現進行簡單評價。返校時,學生將“作業清單”交還給教師,教師根據家長評語獲得學生課后學習情況的反饋,并針對家長反映的學生不良行為進行糾正。
2.關注學生表現,主動提供幫助
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與認可,這些留守兒童也不例外。教師要多關注這些留守兒童在課堂活動中的表現,及時對學生的進步提出贊揚,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課后,教師要為后進生“開小灶”,主動為學生提供數學上的幫助,使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支持與關愛,促使學生以更積極的心態投入數學學習當中。
3.注重探究過程,教給學生方法
對尚處于形象思維階段的留守兒童進行數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開展實踐探究活動,使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逐步培養抽象思維能力。
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數學學習問題是一項整體工程,這需要得到學校、家庭與政府的支持與配合。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崛起的希望。學校、家庭和政府應當積極行動起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切實解決現階段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學習方面的問題,使他們健康快樂成長,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1]范先佐.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7).
[2]段成榮,周福林.我國留守兒童狀況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項目基金:此文是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數學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中的一篇實驗報告(網絡評審號:ww2016-299;立項號GS[2016]GHB169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