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摘 要:估算教學是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對于提升學生數感和綜合數學思維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但就低年級學生的實際估算學習效果而言,仍存在一定的問題,限制了學生估算水平的提升。從低年級學生估算學習中暴露的問題入手,就其教學強化措施發表幾點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年級學生;估算教學;智慧
估算是指在不要求計算精準性的前提下,對算式進行模糊計算,以獲得一個近似值的計算過程。估算通過一定的技巧,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得出與計算精準值相似的結果,在生活實際中應用較為廣泛,并且其中應用的技巧集中體現了化零為整、整體代換等數學思想,加強估算教學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一、低年級學生估算學習中暴露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對于估算的認識不清
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低年級學生對于估算的應用定義,往往并不是針對題意進行的,而是針對“大約”“約算”等字眼進行的。比如,一年級一班有男生27個、女生31個。二班有男生32個、女生29個。兩個班級的總人數大約有多少?學生在看到“大約”這樣的關鍵詞后就會進行估算。如保持題目主干不變,將問題變成“兩班人數總和是否超過100人”這種形式,學生往往意識不到使用估算解決問題,而是通過精準計算得出最終答案。
(二)習慣先精算后估算
針對低年級數學估算教學內容而言,題目較為簡單、數值計算過程也較為簡單,精算和估算所用時間差距較小,部分數算能力較強的學生,可通過精算算出結果后再進行估算。比如,向學生提問81×6與哪個數值最接近,部分學生可以快速計算出81×6=486,然后回答470。
(三)將“湊整”認為是估算
“湊整”思想是常用的估算方法,但并不是僅有的估算方法,部分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由于“湊整”方法使用得比較多,就把“湊整”認為是估算。實施上,估算是多種數學思想和數感的綜合應用,結合實際問題合理應用不同的方法,最終得到相應的估算結果,例如,比較27÷4和82÷9的結果大小,就是一種乘法口訣的逆運用,由4×7=28、9×9=81可得82÷9的結果大于27÷4的結果。
估算教學的主要意義在于估算具有較強的應用意義,有助于學生綜合數學思維的提升。估算學習掌握較好的學生普遍思維更加靈活、開放,因此,引導學生走出估算學習誤區,加強低年級估算教學,具有其相應的教學意義。
二、強化低年級數學估算教學的實際措施分析
(一)消除學生學習誤區
針對學生對于估算學習的種種誤解,教師首先應幫助學生明確估算的定義和適用范圍,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估算技巧解決實際問題,具體包括以下幾點內容:(1)通過實際舉例的方式向學生說明估算的實際定義,具體包括數值計算、數量的估計、大小比較等多種形式。通過生活化的真實例子使學生對估算產生直觀、深刻的印象,從而明確估算技巧的適用范圍;(2)告知學生估算的價值。估算在計算、檢驗等方面均有較為廣泛的應用,教師應引導學生發現估算的價值,改變學生對估算的看法,培養學生的估算學習興趣;(3)豐富估算方法教學。估算應用中涉及多種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教師應盡量讓學生接觸,并親自進行應用練習。一方面,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積累,開闊學生數學解題視野;另一方面,促進學生開放性數學思維的發展,使其可以靈活應用多種數學思維解決實際估算問題。
(二)幫助學生養成習慣
實施上,估算技巧在現實生活中具有極強的實用性,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們普遍具有估算的習慣。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學生的估算習慣、能力以及意識的培養。一種習慣的培養和養成,依靠機械性的重復練習是不可能實現的,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估算練習,盡可能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積累估算經驗,最終形成估算習慣。
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低年級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感較強,教師的言語、行為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教師首先應重視估算教學。例如,在數學教材中,通常設置有“先估算,后計算”的內容,教師不應將估算部分一帶而過,應該積極配合教材,完成對學生的教育和指導。
(三)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生活化教學
教育只有放到生活中才具備其真正意義。就估算教學而言,只有將其放到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才能使學生充分體會到不同估算方法的實際作用,并結合不同的問題情境,完成估算方法與適用情境的聯系,并在實際聯系中不斷總結規律,最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加強估算教學對于促進學生綜合數學能力和思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教師應幫助學生明確估算的定義和適用范圍,通過豐富學生估算學習體驗、生活化教學等手段,促進學生養成估算習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軍.讓估算與智慧握手:淺談小學低年級數學估算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4(3).
[2]白云蓮.讓估算與智慧握手:淺談小學低年級數學估算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29).
[3]劉從禮.讓估算與智慧握手:淺談小學低年級數學估算教學[J].教師,2012(19).
?誗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