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健
摘 要:小學是學生的基礎教育階段,數學作為小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學科,其作用不僅在于傳授學生數學知識,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發展智力等,還應讓學生學會如何在生活中運用數學。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生活化教學的教學方式也逐步被應用在小學教育中,該方式是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實物或者經歷中發現數學,并感受其作用,強化了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讓數學回歸生活,體會數學價值。就如何有效地運用生活化教學于小學數學課堂中為研究課題,并對其實施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化教學,就是讓數學重新回到生活實踐中,將數學與生活融合,改變之前“數學乏味難學”的形象。教師要運用生活化教學,將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寓教于樂;收集與生活中有關的數學,如,買東西涉及數字加減,學生之間分享交流,發散思維;提高語言能力,將生活化語言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讓數學概念通俗易懂,而不是照文宣教。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堂中學到知識,還能將知識運用于生活。
一、建立生活化課堂,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啟蒙時期,對任何事物都會感到新鮮和好奇,生活化教學就要利用這一點,建立與數學息息相關的生活化課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激發學生對新事物的求知欲和興趣。
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一章節中,在學習這個章節之前應布置課前作業,要求學生和家長去超市或者市場走一走,觀察買的東西和價格,以及買東西的時候家長和售貨員是如何溝通的,需要記錄下來。然后,在課堂上準備一些商品,如,學生喜歡的糖果等小零食,吸引他們的注意,在課堂上實施情景再現,讓學生當一次顧客或者售貨員,接觸人民幣。先讓扮演售貨員的學生自擬商品價格,在腦海中將會形成該商品的價值,其次,扮演顧客的學生前去購買,每一件商品價格不一,學生手里的人民幣總額也不一樣,很直觀地就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手里的人民幣能夠購買什么,購買多少,“售貨員”會進行價錢運算,購買與售貨的情境再現,也能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以學生感興趣的物品作為教學用具,也可吸引其注意力,使其更加深入地認識人民幣。
二、取生活化素材,融入課堂教學
在數學課本中很多知識都是用文字或者圖形表示,對于小學生來說,因為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書上內容的意思,更無法聯系到生活中。因此,就會出現學生抱怨數學太難的現象,因為無法與生活取得聯系的數學,僅存在于書本,學生就不能很好地運用。因此,教師應把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一些素材帶到課堂上,與課本銜接,讓學生的認知更為直觀清楚。
例如,在學習“認識物體與圖形”這一單元時,上課之前應布置給學生小任務,讓學生將自己認為與圖形有關的物品帶到課堂上來,比如,圓形的、正方形的等。教師在課前準備好一些生活常見的具有圖形色彩的物品,如,圓形的鬧鐘、正方體的魔方等,每一種至少準備一個對應的物品。上課的時候,可以把生活中常見的鬧鐘拿出來問學生這是什么形狀?待學生回答“圓形”后,接著再問,那同學們還見過什么圓形的物品呢?學生會把自己帶來的查看,然后會積極回答問題,如“我媽媽的鏡子是圓形的”“我戴的帽子也是圓形的”等,之后的其他形狀同上方法。通過對生活中常見的具體實物的認識,融入課本抽象模糊的概念中,能夠很好地使學生認識到各種物體的特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用生活化語言,交流課堂教學
為什么很多學生都會有“學數學乏味,難以理解”的想法,因為在課本中用到的語句都比較抽象,讓學生提前預習,或者學習后復習都不一定能夠完全理解。在過去的填鴨式傳統教學中,很多教師采用的都是照著課本念一遍,然后給出數學題目讓學生自己練習。當生活化教學理念提出后,運用生活化語言,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還能舉一反三,發散思維,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智力與邏輯思維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相遇問題”這個單元時,課本上多解釋為兩地同時同地相向(或相對)而行,學生不一定能夠完全理解,但是教師用生活化語言來解釋給學生,就會容易許多。什么是相遇?可以舉例給學生:小明住在學校左邊方向,小紅住在右邊方向,每天上學的時候,都是7點30分從家里出來,往學校方向走,這個就是同時同地,如果小明和小紅都是8點鐘到達學校,那么,他們看到對方的時候,就是相遇。再加上讓學生現場來表演相遇情境,比課本簡單的文字描述更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所以,教師應學會靈活運用生活化語言進行課堂教學。
總之,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對學生十分有利的教學方式,將此方法應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興趣,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將生活與數學相聯系,能更好地認知數學、運用數學,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魏梅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分析[J].中華少年,2016(33):140.
[2]洪秀菊.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6(30):100.
[3]敏海清.淺議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J].新課程導學,2016(30):21.
[4]黃至君.解析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J].考試周刊,2016(85):71.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