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月
摘 要:多媒體技術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為一體,情景交融,動靜結合,突破傳統單一、固化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使學生身臨其境地眼看、耳聽、手腦并用。結合語文教學中的案例分析認為,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同時豐富了學生情感體驗,更突破了學生的認知局限,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容量。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
當前,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手段上的應用,以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新型教學手段在教學實踐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多媒體逐漸走進了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它集文字、聲音、圖像為一體,突破傳統、單一、固化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使學生身臨其境地眼看、耳聽、手腦并用,更新語文教學的手段,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容量。本文結合教學實踐中的案例,進一步分析多媒體技術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
小學低年級階段的6~9歲的兒童,由于感覺統合系統發育得不成熟,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注意力不夠集中,專注度不夠,甚至無意注意表現明顯的趨向。學生的這種認知習慣和特點,如果缺乏創新而依靠枯燥無味、單一無趣的書本內容以及教師缺乏互動的灌輸,容易使學生產生視覺和審美疲勞,從而影響整個教學效果和學生個體的學習成效。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把多媒體教學運用到教學實踐中,為孩子創設一個充滿趣味的教學環境。例如,在講授《秋天的圖畫》這一課時,我把多媒體手段和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先引導孩子們把課文讀一遍,讓他們對秋天的畫面有一個基本的認知,然后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大屏幕上,大屏幕動態地演示出大雁、黃葉、稻田等景物和田野上豐收的景象。孩子們的思維配合我的授課內容,在生動影像畫面和特技音效的作用下,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學會用心去感受和領悟。一堂課下來,對秋天的理解,也不僅僅是那些文字,更是圖畫基礎上對文字的理解和記憶。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明白語文不是枯燥的讀書寫字,而是一種對事物的賞析、描繪以及情感的共鳴。
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培養豐富的情感體驗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目標之一。但是,由于古詩詞的文本和語言跨越了千年的歷史長河,理解起來比較晦澀。因此,要善于使用多媒體輔助技術手段,實現詩歌閱讀、賞析和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這樣在實際中,就能幫助學生領悟古詩的意境,從而達到培養他們古詩辭賦的審美情趣的目的。如古詩《憫農》,表達的是對農民辛苦勞作的感悟,也賦予了愛惜勞動果實的道德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制作一組這樣的動畫畫面:當空的驕陽炙熱地照著大地,汗流浹背的農民一邊揮灑著汗水,一邊拿著鋤頭艱辛地鋤禾,碩大的汗珠從額頭滾落下來滴到稻田里。在這個動畫的畫面中,可以生動而且直觀地讓我們切實感受到農民勞作的辛勞,這個時候,我們把每個畫面配上詩歌中的句子,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這首詩歌中所蘊含的道理和意蘊。這樣,“化虛為實、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的現代教育技術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突破學生的認知局限
語文中的認字要求是語文教學中最基礎的教學內容,特別是漢字的結構晦澀難寫,常常成為教學中最需要突破的教學難題。在識字這部分的教學安排中,我們常常會借助象形字這一輔助手段,以加深學生對文字內涵的理解。否則,單一地強調漢字筆畫的書寫和要求,弱化學生對漢字背后所承載的文化的理解。在“象形字”的教學中,依托多媒體的技術手段,常常能夠形象展示漢字的演變歷史,從而使學生加強記憶,牢固掌握象形字的字形。例如,象形字“磨”字,字體結構繁雜,筆畫比較多,字形又比較難記,學生對這類字常常有較強的畏難情緒,并且出錯率高。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我并沒有簡單進行字體結構的灌輸指導,而是通過對這個字的詞源進行解讀,比如,先出現石磨的實物,接著出現象形字,最后出現演變過來的象形字,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磨這個字的分解情況:先是上部分是石磨的推手,中間是木頭,下部分是石塊做成的磨盤。這種教學方式還突破了原有的認知局限,讓學生更能體悟到中國古代漢字的博大精深以及人類智慧的凝結。
四、增加學生的知識容量
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引導學生善于思考和觀察,拓寬知識面,掌握傳統文化知識,從而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內驅力。例如,在教學《曹沖稱象》這一課時,稱象不僅僅展示的是曹沖稱象這一事件的發展,里面還涵蓋了浮力、重量等物理學的知識元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先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現曹沖“稱象”的全過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激活思維,了解“浮力”的特點和規律。然后,我再次利用多媒體課件顯示用蹺蹺板稱象、繩索懸梁稱象等其他有趣的辦法,引學生發散性思維。受到這種畫面的刺激,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的激發,當我提出:“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稱象辦法呢?”學生躍躍欲試,紛紛表達了許多連我都意想不到的“高見”。可見,一堂曹沖稱象的課,不僅讓學生記住了曹沖的智慧和勇敢,也讓大家明白了生活中的物理常識。而在這個過程中,多媒體技術手段的運用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總之,實踐證明,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在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很大的優越性,它給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情感體驗,突破了學生的認知局限,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靈活、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讓信息技術叩開語文學習的多彩世界。
參考文獻:
[1]呂化唐.讓信息技術叩開語言的多彩世界:低年級閱讀教學難點突破例談[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9).
[2]林麗,王振嶺.現代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合理應用[J].軟件導刊,2008(7):1.
?誗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