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新閘中心小學,江蘇 常州 213012)
摘 要:順應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的變化,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按時完成教學任務,是教師面臨的新挑戰。文章從“法治”與“德育”相結合,回歸生活、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執教能力的自我挑戰等方面進行研究。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思想品德教育;師生關系;德育;蘇教版
中圖分類號:G621;G42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7-0011-01
隨著教學實踐活動的豐富與拓展,傳統的教材逐漸顯露出不足之處。為跟上教育發展步伐,貫徹“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精神,符合學生學習特點與認知能力的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也隨之出現。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不僅體現出名稱的變化,而且對教師的教學觀念與執教能力提出新的挑戰。如何順應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的變化,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按時完成教學任務,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思想道德課教師面臨的新挑戰。下面,就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對教學工作的具體挑戰進行研究。
一、注重“法治”與“德育”相結合
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結合《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的優勢,在以學生生活為基礎的活動性綜合課程基礎上,引入法治概念。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融入法治觀念,符合法治與德育相結合的教育思路。縱觀蘇教版全套教材,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能力,通過融入法治概念,讓學生從小了解法治,強化公民意識、憲法意識、法治意識。要讓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學法、守法、用法,這有利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思想道德教學活動中,如何將“法治”與“德育”相結合,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教材,樹立較好的法治觀念,讓學生既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又有敬畏法律的法治精神,成為一個好公民,是執教者的一大挑戰。例如,低年級段教科書提出的三經四緯的課程框架(三經即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四緯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比較適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認知能力。要讓學生通過自己與自己對話,全面地認識自我,從自我擴展到家庭、社會、大自然。這樣由近及遠、由小到大的講學方式,正好符合學生的成長特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深化學生的認知。
二、強調回歸生活,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認知能力較低,對其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存在多種困境。因此,新版道德與法治教材強調學生的學習特性,強調回歸生活,讓學生通過現實生活活動來了解法治觀念,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強調學生生活中的實踐能力,通過實踐能力的培養,逐步激發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將“我要學”變成“我想學”,這也是對課堂教學的一大挑戰。縱觀新編教材,非常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知識點的設置上十分廣博,呈現出跨學科的發展趨勢。跨學科的廣博知識,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設置涉及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問題,讓學生感悟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新教材中的“觀察哨”“碰碰車”“實踐園”“體驗館”等欄目,趣味性與綜合性相結合,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教材中各種有趣的小技巧、小常識,豐富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變得更愛學習。生活化的法治教育,著重普及憲法常識,讓學生養成守法意識,感知生活中的法、身邊的法,培育學生的國家觀念、規則意識、誠信觀念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
三、教師執教能力的自我挑戰
面對新教材,受到最大挑戰的就是執教者。“法治”并非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它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識,在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時,決不允許執教者是自身法治知識匱乏、法治意識淡薄、法治思維匱乏的人。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前,教師應該主動學習各類法律知識,舍得下功夫備好課,認真理解教材編寫意圖與邏輯,通過自身法治知識的不斷更新與豐富,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勤于閱讀有關法律書籍、參加法律知識培訓、及時與他人交流法治觀點,不斷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識。要讓學生能夠知法懂法,最主要的就是教師要以身作則,通過自身的守法行為來引導學生的自我行動。法律知識是相對抽象枯燥的知識,如何將書本知識轉化成生動活潑的語言,讓死板的知識變得鮮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對教師執教能力的一種考驗。
四、結束語
思想品德教育關系到學生一生的品格塑造,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師更應該嚴格執教,讓學生能夠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品德素質。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引入法治概念,反映出國家對學生法治意識培養的重視。作為學生最為親密的朋友、導師,教師應該不斷充實法治知識、熟讀新編教材,注重從日常生活實踐中總結教學經驗,對新教材在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研究并最終解決。新編道德與法治教材對學生和教師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與生活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狀況,將新教材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在挑戰中把握機遇,注重“德潤心靈,法護成長”,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
作者簡介:徐鵬(1987-),女,江蘇常州人,小學一級教師,從事思想品德教學與研究。
參考文獻:
[1]李晶.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問題及對策分析[D].吉林大學,2013.
[2]成尚榮.道德與法治教材特色[J].內蒙古教育,2016(11).
[3]張淑英,王新祿,于捷.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時機的把握[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4(09).
[4]張芝赫.淺談德育課中的法治教育[J].河南教育,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