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鴻燕
摘 要:伴隨網絡信息技術越來越發達,老師在授課形式上均有所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在素質教育全面朝著信息化方向發展下,信息技術越來越進步,當前國內各小學在課堂教學的改革方面掌握了非常豐富的手段與方法。通過對網絡信息環境下學習與授課的方式展開討論,分析了現階段網絡信息背景下這兩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并在理論的基礎上展開實踐探索的考查。
關鍵詞:信息技術;網絡環境;學與教策略;理論研究
當前我國信息網絡技術環境中,各個學校在授課與學習方法的探索中依然有些許不足。老師授課的方法過于形式化,導致在實際課堂授課中所獲得的成效不夠明顯;學生方面,學生在學習形式上過于被動,熱情與積極性不高,老師在課堂中沒有充分利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之間距離疏遠。此外,在當今發達的互聯網信息環境下,網絡資源良莠不齊,學生極易受到與學習無關的信息的影響,導致學習效率降低。
一、信息網絡環境中教學模式的不足
(一)陳舊的教學觀念
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老師都陸續改進了課堂授課的方法,但對于網絡新型資源的運用卻并沒有太大的成效。從學校老師的角度來說,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是其授課理念仍然停留在傳統意義上的填鴨灌輸式授課,大部分老師不會使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往往要在學生的幫助下才能勉強運用多媒體。這樣做雖然有助于老師習慣和接受新型的教學方法,但嚴重地耽誤了課堂的效率。另一方面,網絡信息技術的時效性非常強,老師在授課期間容易造成完全以多媒體資源為主導的教學,主次顛倒,極大地減輕了老師的地位,學生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多媒體資源上,忽略了老師才是課堂進程中的主導。此外,一些老師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幫助下放松了對學生的引導,在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況下對課堂質量及學生的學習成果產生了十分嚴重的反面影響。
(二)學生主動學習性較差
由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深入人心,大部分學生已經習慣于老師對所學知識進行灌輸,并沒有完整的自主學習意識。有相當多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狀態無法展開切實客觀的評價,對于老師的授課手段是否適用于自己更是一問三不知。在網絡信息技術越發先進的今天,在授課期間對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變得尤為重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清晰明確的目標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在多媒體等網絡資源的輔助教學下,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開放,相比傳統古板的嚴肅課堂,這種新型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帶來了更大的提升空間。不足之處在于一些自制力較差的學生在這樣自由的學習環境下很容易將注意力轉移到玩樂方面,錯誤地對信息資源進行利用,耽誤了自身的學習。
(三)網絡資源利用率不高
除了老師與學生方面存在的不完善,各個學校在信息技術資源的配置方面也需要加強。網絡信息資源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但由于技術與投資等一些因素有所制約,大部分學校的網絡資源無法及時更新。學校對于網絡信息平臺的構建缺少科學性,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并沒有充分地利用這些信息資源。在多媒體設施的維護管理方面也缺少系統的程序,致使很多設備無法正常使用白白浪費。
二、信息網絡環境下教學實踐策略的轉變
(一)教學觀念的革新
在全面引入信息網絡技術學習資源的今天,針對學生的教學,需要老師摒棄陳舊的理念,將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為教學進程中的主要發展目標,完整、全面地推動學習與教學的革新。比如,在學習《頤和園》這篇課文時,老師不能一味地對課文中的內容進行講述,應當借助多媒體設施的輔助,向學生展示頤和園的美麗景象,在圖像和影音資料的幫助下,使學生深刻記憶所學的課文內容。科學地運用多媒體等網絡資源進行教學輔助,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一些較為復雜的知識理解和掌握的能力,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記憶,加深對延伸知識的學習,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
(二)鍛煉學生主動學習
大部分學生的好奇心都非常強,對新鮮事物充滿探索的熱情,老師要抓住學生這一特點,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狀態,通過先進的互聯網信息資源,擇優選擇適合的授課方法。要在正式上課之前就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在師生共同的努力下制訂最科學、最合理的學習計劃。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新型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帶來了更大的提升空間,課堂教學在不懈的嘗試和探索中也創新了非常多樣化的形式和手段,老師要耐心地引導學生,靈活地運用多媒體網絡資源進行教學材料的整合與延伸,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鍛煉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充分發揮網絡信息資源的優勢
加強對網絡多媒體設備的維護與管理,嚴格審核設備的質量,對于資源購置方面要制訂合理的計劃。創新教學理念,隨時隨地為學生提供學習方面的資源,實際授課的過程中不要拘泥于課本中的內容,對信息資源多加利用,全面發揮信息技術背景下網絡學習資源的優勢。幫助學生根據自身實際的學習能力自主選擇適用于自身的學習方法,避免對老師的知識灌輸產生依賴。在多媒體資源的輔助教學基礎上構建起科學的網絡學習平臺,在教育理念的發展和指導下開展個性化的信息技術教學。
總之,在信息技術不斷創新和發展的今天,各大學校在“學”與“教”這兩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這種環境下要從多方面對老師和學生進行評價和關注。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我國素質教育正全面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網絡信息技術在持續的進步中為國內各大高校在課堂教學的改革中提供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王國忠,謝百治.信息技術條件下學與教方式研究的元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2(3):47-51.
[2]周曉清,汪曉東,焦建利.從“技術導向”到“學習導向”:信息技術支持的學與教變革國際發展新動向[J].遠程教育雜志,2014(3):13-22.
[3]蔡旻君.信息技術環境下“學”與“教”分離現象透視和成因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3(2):93-9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