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他較之以往教學改革的語文活動課和語文實踐活動更具綜合性、實踐性和自主性。在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應靈活運用有效性教學策略,讓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更具魅力。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了闡述:關注興趣點,開發綜合性學習主題;激發合作力,提升綜合性探究能力;借助成果展,推動綜合性持續發展。
關鍵詞:語文綜合性學習;有效性;自主性;合作探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可見,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為依托的一種綜合性的,相對獨立的課程組織形態,它將社會生活的綜合性課題及學生關心的問題,以問題為中心組織起來,通過學生主體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它巧妙地將知識與經驗、理論與實際、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和諧統一地發展。
那么,如何利用有效性教學策略,在小學高年級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呢?現結合本人及學校開展的一些實踐活動,談談自己的一些實踐與思考。
一、關注興趣點,開發綜合性學習主題
好的選題是促進綜合性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貼近學生實際,激起學生濃厚興趣的選題,方能讓學生對綜合性學習探究有執著的動力。高年級每冊教材中都有配套的一組綜合性學習專題,但僅此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還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識能力、興趣愛好等引導學生從廣泛的學習生活中選好綜合性學習的主題。
1.從教材中拓展延伸,生發主題
語文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綜合性學習資源,教師可以教材為依托,整合教材相關資源,引導學生生成研究主題,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
如,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在談到“文中哪個人物是你心目中的英雄”這個問題時,學生觀點不一,有的說諸葛亮,有的說曹操……此時,教師靈光一閃,抓住契機,趁熱打鐵,便和學生一起確立了“走進三國論英雄”這一主題。此主題是基于學生濃厚興趣基礎上確立的,學生興致盎然,課后便主動策劃方案,運用多種探究方法熱火朝天地調查研究。在成果匯報會上,學生引經據典,結合原著、史料、行家品評,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感受,不僅收獲了知識,還經歷了快樂的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從而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2.在生活中實踐深化,挖掘主題
小學高年級學生要能“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把語文學習引向社會生活實踐,把社會生活與實踐融入語文學習。
如,我校每年均會開展的“閱讀節”系列活動是聽作家演講、好書漂流、寫讀后感等等。抓住這一契機,教師引導學生將這一系列活動轉化成主題探究活動。活動開展前,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制定活動計劃。在成果展示中,最有特色的是“跳蚤書市”活動。全班學生通過討論研究、獻計獻策,提出了多種豐富的銷售方法。活動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扮演各種角色,這樣有趣的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每個學生的實踐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二、激發合作力,提升綜合性探究能力
“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應給學生創造自由開放的活動空間,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學生在自主探究、有效合作中,綜合能力就會得到有效鍛煉和提高。
1.組建小組,形成合力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我們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綜合性學習的各項活動。包括資料的搜集整理、分析整合、成果匯報等。當然,小組的組合盡量以自愿式的自由組合為主,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再稍做調配,盡量做到各種等級均衡搭配為佳。在六年級下冊《難忘小學生活》綜合性學習之制作“班級紀念冊”活動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組成小組,分別是“藝術天地”“運動場上”“集體榮譽”“同學情深”“師恩難忘”五個小組,然后分組去搜集查找相關資料,分析整合,再匯編成冊。這樣的活動形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也培養了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
2.策劃組織,統籌安排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活動計劃的制定至關重要。它將直接影響到后面活動開展的成效。活動計劃就是對活動的內容、分工以及活動方式和途徑的事先策劃。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提供一些框架性的活動主題和建議,然后讓學生小組合作去討論探究,從而形成具體的活動實施方案和計劃,教師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對其進行修正和補充。
3.整合分析,提取信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三學段學生在綜合性學習方面還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我們身處信息社會,時刻被信息所包圍,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搜集,即通過各種有效形式(如上網、看電視、閱讀書報等),接收信息的過程。處理,即對自己接收到的信息進行羅列、篩選、消化、歸納以利于運用的過程。在探究中,教師的任務就在于如何積極、正確地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獲取有效信息。學生也慢慢學會了從教材中捕捉信息,到圖書室查閱書籍,也學會了從廣播電視中汲取信息,在網絡上瀏覽查找,還學會了向他人咨詢請教。久而久之,他們搜集資料、整合信息的能力一定會得到提升。
三、借助成果展,推動綜合性持續發展
1.成果展示,交流方法
綜合性學習研究成果展示是學生獨立探究和小組合作交流的結果。它力求形式多樣,也往往要求集體展示匯報,而在教師和其他小組學生面前展示,也是對小組合作學習成果的肯定。學生從中學會了贊美和賞識,學會了客觀地分析和辨證地思考,在交流中也能學習別人的經驗,反思自己的不足,同時也能體驗成功和收獲的喜悅。
2.多元評價,相得益彰
現在的學習提倡可持續發展。每一階段綜合性學習成果展示后,并不意味著主題探究就此結束,而恰恰是延伸與拓展,是下一主題的開始。因此,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自主評價和相互評價,看到成績,激發動力;看到不足,總結經驗,從而為下一次綜合性學習更好地開展做好提升與儲備。評價時,學生和教師的著眼點不僅在于學習成果的展示,對于每個小組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精神、合作態度、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等方面都應給予積極的評價,方能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總之,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最有效的途徑。只要我們教師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善于抓住契機,開發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拓展綜合性學習的形式,豐富綜合性學習的內涵,將“活動”與“語文”有機地融為一體,綜合性學習就能開展得有聲有色,學生的探究能力也能在活動中潛化生長。他們不僅收獲了知識,提升了能力,學會了合作互助,更收獲到了自信與快樂!
參考文獻:
殷小君.對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思考[J].語文學刊,2013(16):153-154.
作者簡介:
葉秀梅,一級教師,廈門市小學語文骨干教師,曾有多篇教學論文獲市、區級獎并收入匯編。二十幾年的教學生涯,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幽默、睿智,深受學生及家長們的喜愛!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