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鵬+唐曉峰
摘要: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對普達措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功能進行評價。結果表明:普達措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功能處于良好水平,但在四個指標層面存在不足。因此,應該從宣教中心和網絡教育資源建設,培育解說人員知識與技能方面入手,完善其環境教育功能。
關鍵詞: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功能;評價
1 引言:環境教育是生態旅游區別于傳統大眾旅游的本質特點之一 [1],是認識價值和澄清概念的過程[2]。其目的是要使訪問者了解訪問目的地的環境,以及組成環境的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得到環境生態方面的知識和價值觀,并思考如何應對環境問題[3]。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對普達措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功能進行評價。旨在了解其環境教育功能現狀,為環境教育功能的完善提供借鑒。
2研究區域概況
普達措國家公園處于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的中部,公園成立于2007年。總面積為601.1km2,按土地利用類型可將普達措國家公園分為:特別保護區、自然生境區、戶外游憩區、文化保存區、服務區、引導控制區。解說系統包括解說牌、語音解說、導游解說。解說內容涵蓋國家公園內動物、植物、自然現象、生態系統、藏傳佛教思想、國家公園概念。
3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3.1指標體系設計。根據環境教育功能的內涵,并考慮到目前國內外有關景區解說環境評價相關研究構建了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功能評價指標體系。
3.2指標權重確立。本文采取層次分析法(AHP)結合專家咨詢確定準則層、方案層各指標的權重:
準則層B1(0.4434)、B2(0.3874)、B3(0.1692)
方案層C1(0.2227)、 C2(0.1495)、 C3(0.0304)、 C4 (0.0409)、C5 (0.0556)、C6 (0.0978)、C7(0.0395)、 C8(0.1946)、 C9(0.0454)、C10(0.0198)、 C11(0.1040)。
3.3指標賦分方法。以問卷形式獲取游客對國家公園教育功能各要素的看法,將指標的滿意度分為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和很不滿意五個檔次。并分別按照5分、4分、3分、2分、1分五個層次進行量化,經過統計得到評價結果。評價結果按(4,5] 、(3,4]、(2,3] 、(1,2]四個區間,分別記國家公園功能為優秀、良好、中等、較差。
4 評價結果與分析
筆者于2016年5月10日至16日,在普達措國家公園進行環境教育功能滿意度的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82份,有效率為94%。
普達措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功能指標得分在4分以上的有教育資料的多語言選擇、解說牌數量、標識系統清晰度、解說牌內容易懂度和解說人員的形象。3分以下的有網上資源豐富度、講解服務專業性、活動中的互動性和專題展覽完善度。普達措國家公園教育功能最終得分為3.5083分,按評價結果分級標準記為良好。5 對策
(1)加快宣教中心和網絡教育資源建設。宣教中心是國家公園內集中進行環境教育的場所,應建立在游客活動集中區域,普達措國家公園宣教中心建設目前處于未完工狀態。網絡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國家公園官網的科普園地,其涉及內容有限,且缺乏更新。應按國家公園建設規范加快宣教中心建設,增加網絡教育內容。
(2)培育解說人員知識與技能。國家公園環境解說人員需要對公園環境比較熟悉和了解,具備相應的解說技能,能夠指導游客合理的開展旅游活動,并給予環境方面的指導和教育。應成立專業的解說人員培訓機構,對解說人員定期進行知識與技能培訓,提升解說員對國家公園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與游客的交流溝通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建萍,吳亞東,于玲玲.基于環境教育功能的生態旅游區環境解說系統構建研究[J].經濟地理,2010,30(8):1389-1394.
[2] Sinha ,S ,etc. 環境教育,中學社會科學教師及主管人員的職前培訓模式.劉燕等譯.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1992.
[3] 烏恩,成甲.中國自然公園環境解說與環境教育現狀芻議[J].中國園林,2011,27(2):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