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姝樺
摘要:在哲學領域,審美觀可以被就看作是作為審美主體的人類對客觀事物的美學屬性的一種反映。本篇文章主要從茶葉在西南地區的發展情況入手,對黔南地區茶文化的發展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黔南;茶文化;審美觀
前言:西南地區是我國一大重要的茶業產區。根據《華陽國志》《僮約》等史書典籍的記載,西南地區可以被看做是我國茶樹的重要起源地。從我國歷史發展來看,在貴州、云南等位于我國西南部的茶葉主產區。茶文化已經成為了當地傳統地域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對西南部地區的傳統文化的發展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我們有必要對黔南地區的茶文化進行探究。
一、茶葉在西南地區的發展情況
茶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對茶文化的審美感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我們首先可以對從茶葉在西南地區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解,通過對我國西南地區的古代史進行探究,我們可以發現。早在我國的秦漢時期,史料中就有關于西南地區茶葉種植情況的記載。在清代學者顧炎武的《日知錄》藝術中,茶文化被認為是在秦始皇統一以后得到較為廣泛的傳播的[1]。從中國古代的經濟政策來看,很多專制王朝都制定了較為嚴格茶業管理制度。北宋朝廷建立的茶馬司制度和后代推行的榷茶制度,就可以被看作是與茶業有關的一些政策。茶文化的發展,讓茶馬古道成為了西南地區的一條重要貿易通道。新中國成立以后所修建的川藏、滇藏公路,就可以說是在原有的茶馬古道的基礎上修建起來的。
二、黔南茶文化審美觀的主要表現
(一)黔南地區的茶俗
在對茶文化的審美觀進行解讀的過程中,茶俗問題是我們不可忽視的一種文化現象。在對茶俗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飲茶禮儀是茶俗問題的主要表現,不論是漢族還是其他少數民族,與茶葉有關的禮儀都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禮儀形式。在貴州南部的羅甸地區,布依族同胞自行制作的甜酒茶,看成是當地的一道又名的美味。根據當地的制作工藝,在這一種茶飲品的制作過程中,制作者會通過在砂灌中添加茶葉和當地甜酒釀的方式來完成制作過程。在制作技術應用得當的情況下,人們在品位這種茶飲品的過程中,會在苦澀的酒味中感受到茶葉所帶來的甘甜感覺。這種工藝的流傳,可以被看作是布依族祖先的茶藝智慧的一種表現。以黔南地區的侗族文化為例。通過將當地侗族人民的茶俗與貴州省內其他地區的習俗進行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黔南地區的茶俗與黔東北江口地區(貴州銅仁)的茶俗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在為與黔東北的江口地區,侗族人在自家房前屋后種植茶樹以后,會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后開始進行茶葉的采摘工作,第一次所采摘的一芽一葉嫩芽茶會在做成上等茶以后留給一些較為尊貴的客人。在立秋到來前所采摘的第二季、第三季茶會用于自家飲用,或用以招待一些普通客人[2]。這樣,在對茶文化的審美觀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黔南地區茶文化的這種獨特性因素,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可以說,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在黔南地區,茶俗之美是這一地區民風民俗的一種表現。它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主要通過對一些傳統美德進行沿襲的方式來展示自身的文化之美。
(二)黔南地區的茶禮
在黔南地區,茶資源的豐富,讓茶文化在當地地域文化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一種較為重要的作用。作為這一地區傳統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禮就可以被看作是在當地的飲茶習俗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在對茶禮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以茶禮在黔南地區的婚俗文化和在喪葬文化中的表現形式為例進行探究。在黔南地區,與茶文化有關的婚禮習俗主要包括“三茶六禮”等多個內容。在黔南地區的喪葬文化發展過程中,茶葉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較為重要的隨葬品從茶文化的審美觀來看,茶禮在不同場合的應用,表現得是一種不同的情感觀念。出現在婚禮場合的茶禮元素表現的是對新人的祝福之情,出現在喪葬文化中的茶禮表現的是一種祈愿死者入土為安的夙愿。
(三)黔南地區的茶文學
黔南茶文化的審美觀的另外一種體現,就是其在茶文學領域的一種表現。從我國文學的發展歷程來看,茶文學可以被看作是中國傳統文學中中的一顆明珠。在中國文學藝術的發展史上,茶詩和茶歌主要形成于西晉時期。從茶文化的發展來看,茶傳說的出現,也可以被看作是茶文學的一種表現形式。西晉詩人孫楚的《出歌》,是我國歷史上現存最早的一篇茶詩作品。在黔南定度流傳的《十二月采茶歌》也可以被看做是茶文學的一種表現形式。除了茶詩、茶歌以外,一些與茶文化有關的典故傳說,也是茶文學的一種表現形式,在黔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之中,茶傳說可以被看作是一種表現自身情感的載體。在黔南地區,茶傳說主要與擂茶的起源有著一定的關系。在黔南、四川及湖北的部分地區,擂茶的傳說與《三國志》中所記載的蜀將張飛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相傳三國時期蜀將張飛在進軍武陵的途中因高溫和沿途地區的瘟疫疫情而損失慘重,在行至土家族聚居區的時候,有老者將擂茶的配方交給了張飛,在飲用了擂茶以后,部隊中疫病流行的狀況得到了有效緩解,因為張飛在與老人的交談中認為引用此茶奶三生有幸,故而,這一傳說也成為了擂茶的“三生湯”這一別名產生的原因。從黔南地區的茶文學來看,當地的茶文化是群眾記錄自身情感的一種表現。茶文學的發展,是少數民族在歷史的長期發展過程中所積累的歷史文化的一種外在表現[3]。因此,茶文化的文化之美是我們不可忽視的重要美學因素。
結論:茶俗、茶禮和茶文學,是我們在對茶文化的審美觀進行探究的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因素。文化之美是茶文化審美的一種表現,在黔南茶文化的審美問題上,歷史因素和文化因素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彥青.西南多民族地區的民族茶文化與茶產業發展研究[D].貴州財經大學,2013.
[2]楊華.貴州茶葉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D].貴州大學,2009.
[3]張其生,曹雨.話說黔南“山”“水”茶文化亮點[J].貴州茶葉,2008,0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