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
摘 要:2008年,新《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在維護用人單位合法權益的同時保障勞動者人身財產不受侵害是新《勞動合同法》的主要宗旨。在《勞動合同法》中,企業工會組織被賦予一定的權利,,工會工作的有效開展又為該法的順利執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工會權利和工會作用在勞動合同法中被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勞動合同法力圖通過工會權利的運用和工會作用的發揮使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勞動合同關系達到權利與義務的平衡,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本文將就《勞動合同法》中工會的權利與作用展開敘述 。
關鍵詞:工會;勞動合同法;權利;作用
1 引言
“工會”兩字在新《勞動合同法》中被提了21次,足以說明工會在新勞動合同法中的重要性。目前,盡管工會在現實生活中權利使用及作用運行機制不健全,但自新《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后,工會的權利使用及作用發揮機制日趨完善,在日常工作中,工會權利使用有了法律依據,同時有了工會的支持,,工人的維權問題得以解決,工人權益得以保障。
2 勞動合同法中工會在勞動關系中的作用
(一)在勞動者對于勞動合同關系權益認定中發揮指導作用
勞動合同關系的產生,以勞動者進入用人單位為前提。在剛進入用人單位之時,勞動者對自身在該單位的合法權益往往處于茫然狀態,起草勞動合同文本和提出簽訂勞動合同要約的主導權掌握在用人單位手中,單獨依靠勞動者個人的權利意識是難以確保在勞動合同簽訂過程中權益不被侵犯的。實踐證明,用人單位利用制定勞動合同條款侵權和勞動者因勞動合同權利義務不對等權益被侵犯是我國勞動關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目前大量存在的用人單位內勞動者工資待遇低、勞動時間長、休息休假無保障、勞動條件惡劣、沒有福利和生活保障均源于此??梢哉f,勞動者在進入用人單位之時最迫切的需要,就是對自身權益的明確認定。為此,勞動合同法要求“工會應當幫助、指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法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第一章總則第六條)。通過工會組織的幫助指導,避免勞動者個人在無法明確認定自身合法權益的情況下簽訂勞動合同。
(二)在勞動者對于勞動合同關系利益訴求中發揮表達作用
個別的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強大管理壓力面前,往往很難充分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而且勞動者個人的利益訴求又多是分散的、局部的、缺少概括的。工會組織的作用就是將這些利益訴求集中概括起來,通過合法的組織渠道溝通協商,充分地表達出來,反映勞動者的意愿和呼聲,尤其是在用人單位采取某些方式處理勞動關系可能危害到勞動者利益之時。例如第三章第四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工會有權要求用人單位糾正。用人單位應當研究工會的意見,并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p>
(三)在勞動者對于勞動合同關系利益實現中發揮維護作用
工會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在勞動合同法的工會條款中,處處體現了這一點。如用人單位無論以何種理由裁減人員之時,往往會侵害到勞動者的權益,工會的維權作用更顯重要。勞動合同法要求,“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后,方‘可以裁減人員?!保ǖ谌碌谒氖粭l)用人單位侵害勞動者權益,通常也就違反了勞動法律和合同契約,因此,“工會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工會有權提出意見或者要求糾正;勞動者申請仲裁、提起訴訟的,工會依法給予支持和幫助?!保ǖ诹碌谄呤藯l)
(四)對于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關系中的強勢地位發揮制約作用
勞動力市場上的勞動力供大于求,以及改革開放以來強化管理權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的改革思路確立了用人單位在勞動關系中的強勢地位,如果不能發揮工會的制約作用,勞動關系的失衡就會更加嚴重。勞動者在勞動合同關系中的權益,僅憑勞動者個人的力量無法得到保障。勞動合同法據此強化了工會通過集體合同制度發揮的制約作用。如明確規定“依法訂立的集體合同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具有約束力。行業性、區域性集體合同對當地本行業、本區域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具有約束力。”(第五章第五十四條);“用人單位違反集體合同,侵犯職工勞動權益的,工會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單位承擔責任;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經協商解決不成的,工會可以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保ǖ谖逭碌谖迨鶙l)
(五)對于政府部門在勞動合同關系中的執法監督發揮協助作用
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工作,屬于勞動行政部門的執法權。但是,單靠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執法,顯然無法有效制止用人單位的違法侵權行為。因此,充分發揮工會組織覆蓋面廣、直接接觸勞動者多的優勢,加強工會的群眾性執法監督,是勞動合同法的明確要求?!翱h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在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工作中,應當聽取工會......的意見?!保ǖ诹碌谄呤龡l);工會“對用人單位履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情況進行監督。”(第六章第七十八條)
3 工會發揮落實勞動合同法作用的路徑
(一)強化貫徹實施《勞動合同法》的責任意識
工會是代表工人階級的群眾性組織,由員工自愿加入,工會的基本職責就是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新《勞動合同法》立法宗旨,即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并明確規定了在勞動合同簽訂、履行過程中,工會的法律地位、權利及作用,從法律層面上,為工會組織開展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法律途徑,確保工會組織依法協調勞動關系和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企業工會要充分地意識到,貫徹實施《勞動合同法》是其義不容辭的法律職責,企業工會必須發揮自身優勢,以《勞動合同法實施》為發展契機,推動《勞動合同法》貫徹落實,全面維護工人階級合法權益。
(二)加強《勞動合同法》的宣傳學習
新《勞動合同法》對企業工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著我國勞動合同制度發生了變革。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后,工會應加強學習,全面分析和解讀《勞動合同法》的立法精神、立法原則,全面掌握其制度設計及新增加內容,對企業工會在《勞動合同法》中的權利、作用予以明確,找準工作重點、工作核心,確保切入點、著力點明確,做到有的放矢。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大力宣傳新《勞動合同法》,讓員工意識到《勞動合同法》關系到企業勞動用工制度改革,意識到維護合法權益的重要性,提高依法用工率,樹立依法維權意識,規范用工行為,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發展和諧勞動關系。
(三)建立集體協商機制,完善集體勞動合同
新《勞動合同法》中規定,工會應與用人單位建立集體協商制度,幫助指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確保勞動者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所謂集體協商是指就涉及職工權利事項,工會代表職工方與用人單位協商溝通,以達到意見統一。集體協商主要包括:集體合同簽訂;集體合同監督履行;職工民主管理;規章制度修訂;工資福利、工作休息、工作時間、勞動保護、工作環境、未成年特殊保護、員工培訓、女職工特殊保護、勞動爭議、辭退賠償等內容。公司基層工會組織應當深入基層調查,傾聽職工心聲,定期或不定期將職工訴求傳遞給用人單位。在向用人單位反映職工訴求時,應秉承客觀真實、公平公正的原則,切實代表職工與用人單位協調談判,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企業工會與用人單位協商,并簽訂集體勞動合同,明確規定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時間、職業衛生安全、辭退補償等。企業職工也可以就勞動安全衛生、未成年職工權益、工資調整機制等事項,與用人單位簽訂專項集體勞動合同。值得一提的是,,集體合同草案必須要廣泛征求意見,并經過職代會同意,最終要公布于職工。
4 結語
工會在勞動合同法中權利和作用的實現,既要靠工會自身,也要靠工會外部的環境。工會在勞動合同法中的權利和作用。也是它對所代表的勞動者應負的社會責任。工會承擔對勞動者應負的維權職責,其自身的條件在于:要有廣為覆蓋的完善的組織體系和機構,有敢為勞動者承擔責任的工會領導人,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效的維權機制,最關鍵的是工會的法律主體地位必須明確,不能依附于用人單位。只有如此,工會才能切實履行勞動合同法賦予的權利,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良好的工會外部條件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些條件包括黨和政府正確的執政理念和對工會發揮作用的支持,社會輿論的配合,法律制度的嚴格執行以及賦予工會制約平衡勞動關系更為有力的手段。
參考文獻
1.顧建蒙:《試論工會工作的方法和原則》.《金山企業管理》2012年第1期。
2.梅光富:《試論工會在執行<勞動合同法>中的職責》.《群文天地》2012年第16期。
3.張峰,朱晶華,徐國良:《論企業工會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中的作用》.《現代經濟信息》2009年第4期。
4.許曉軍:《工會應成為企業勞動者工資增長機制的實現主體》.《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