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峰淳
摘 要:德育工作是中職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是學校德育要求的主渠道,同時,德育又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它直接關系到學生道德品質的養成問題,所以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把德育內容科學地、靈活地融合于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更多適合國家改革創新發展,弘揚中國精神(即民族精神),符合時代要求,具有一技之長的合格勞動者,進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關鍵詞:德育滲透;德育意識;意志品質;民族精神;示范作用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思維高度抽象的學科,具有邏輯性、嚴謹性的特點,而且一環扣一環。數學中的一些概念的界定、法則的運用,結果的驗證都有相當嚴格的要求和規定,而我們面對的學生是一批弱勢群體,他們文化基礎差,行為習慣差,眼高手低,世界觀還未形成,學生還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可塑性比較大。這時如能加以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都可以成才。根據學生的特長,因材施教,將應試教育分離出來的成績不好的學生,培養成適用性的生產工人和技能型人才。適應當前國家發展的要求。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更應重視德育教育,這對他們一生的影響將是深遠的,此時教師肩負的使命是任重道遠的,特別是中職教育教學,學生對數學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是望而生畏,教師就要不斷地在教學中挖掘數學素材,在教學中融入數學史,課堂內容就會豐富多彩。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愛國思想的形成。同時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嚴謹的學習態度及頑強拼搏的堅強意志,品質修養。如何在教學中德育滲透呢?下面就從幾個方面淺談。
1 挖掘德育素材,增強德育意識
本人經過多年的教學探索,認為德育無時不在的滲透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德育相結合,寓德于教,并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從導入新課和練習中挖掘大量的教育素材,適時而形象的進行德育滲透,在教學中通過舉例,對銀行“零存整取”的業務,對利息的計算,讓學生懂得數學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使學生把今天的學習同周圍生活聯系起來,學以致用,逐步提高思想意識,深入淺出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 克服困難,培養學生的意志品德
我們知道,中職學生絕大部分是沒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學生,是應試教育的落榜生。學生底子薄文化基礎差,思想素質等綜合素質也相對較低,周圍環境差。有的學生是想學點技能,將來謀求一份職業,有的是升學無望,混一張文憑,思想不要求上進,面對學生的上述各種情況,使德育工作顯而易見的擺在了重要位置上,因此,課堂教學在講授教學內容中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把德育滲透到教學中,那必然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解題中培養學生面對挫折和失敗。遇到難解之題不灰心、不退縮,一步步攻克困難,不放棄努力,在解題中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而數學抽象、枯燥,計算題較多,學習中學生要正視挫折,承受挫折,克服挫折,戰勝挫折,更要以堅韌的毅力克服困難,當今的90后,時常被困難嚇倒、退縮、甚至以不足掛齒的小事而選擇自殺,成為挫折的犧牲品,所以,首先要提高對挫折的認識,在數學教學中適地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讓學生真正認識和理解“成功需要付出”“失敗是成功之母”,在科學的道路上從來沒有平坦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艱險、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在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好奇心,穿插我國為偉大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200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了‘任何一個偶數均可表示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1”。他一生也沒證明出來,他費盡了腦筋,直到離開人世。哥德巴赫把數學難題留給了后人。而陳景潤卻暗下決心,盡管時間緊張,工作繁忙,他仍然堅持不懈地鉆研數學。為了使自己夢想成真,陳景潤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冬,在那不足6平方米的小屋里,潛心鉆研,光是計算的草紙就足足裝了幾麻袋。經過10多年的反復推算終于發表了《陳氏定理》論文,他的發表受到世界數學界高度重視和稱贊。通過活生生的感人故事;鼓勵學生做任何事結果不重要,無論成敗如何,都要不惜一切的努力!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講解正確的方法,并且要努力提示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選擇過程。當然意志品質的培養,還要因人而異,對意志薄弱,成績較差的學生應樹立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決心,從簡入手,多提供他們獲得成功機會,對中等以上學生則使之看到不足,建立不斷攀登的恒心。從各個方面鍛煉他們的意志,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鼓勵學生做一個意志堅強的人。
3 講述中華數學成就,培養民族精神
在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數學歷史淵源流長,成就輝煌,對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來巨大貢獻。而愛國主義教育又是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學生也易于接受。許多我國古代杰出的數學成就對古代人類文明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數學教材中就有許多這方面的例子。結合教學內容,抓住時機介紹我國數學家的杰出成就,比如:祖沖之的圓周率計算,他能有如此輝煌的成就就是在前人通過若干歷史朝代的努力付出,刻苦鉆研、反復演算,最終求出證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一數學成就領先世界一千多年。通過實例講解,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節。中國數學的光輝歷史和杰出成就,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學的實踐和認識過程中,無數的我國數學家為了探索真理,以科學務實的精神,百折不撓,孜孜不倦的高尚品質,正是學生的楷模。結合教學有目的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的愛國主義得到了教育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潤物細無聲,起示范作用
德育教育是通過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一言一行感染學生。數學學科的特點,就決定了我們數學老師必須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來不得半點馬虎。所以講解概念時,語言必須要完整而精煉的敘述,數理要步步有根據,不能簡化步驟,板書更要規整,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自身形象就體現了一種精神,并起到了表率示范作用,它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觀的。所以教師在板書設計、語言表達甚至教師的儀表等都無形中賦予學生的正能量,給學生以美的熏陶和感染。同時在教學中要求學生認真完成,針對不合格作業,一定讓學生重做,哪怕只是一個錯字也要改正過來。在學習過程中,追求嚴謹治學、實事求是。通過點點滴滴、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感染著學生。
總之,德育教育應該始終貫穿于數學教學活動中,是一項長期反復的工作,必須常抓不懈。而數學課堂作為德育教育的前沿,更是責無旁貸!肩負著使命是重大而神圣的。所以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又能受到品德教育,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做到既教書又育人,達到雙重的教育目的,從而為國家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