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在對近年來有關高職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進行介紹的同時,進一步了解司法警官類職業院校高職生現在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對其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進行成因剖析,為此類高職健康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
關鍵詞:高職生;心理健康;現狀;心理問題
1 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總體研究
近年來由于種種原因,對各行各業人員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日益高漲。作為特殊群體的高職生進入了有關學者的研究視野,對國內的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全方位的研究。有對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研究;對不同性別、年級心理健康狀況研究;對學生自然情況為出發點進行研究;對專業劃分進行心理健康總體研究;對往屆和應屆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比較研究等。但是總體研究顯示,高職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國成人常模,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據有關研究成果表明,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徐炳謙等對河北某高職院校的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顯示,有29.3%的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其中有大約9.7%的學生存在著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障礙。[1]
2 司法警官類職業院校高職生心理健康總體狀況研究。
就某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的學生采取分層抽樣和整群抽樣相結合的方法,對回收有效問卷1044份進行統計分析,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篩查。結果如下表:
根據國內使用標準,[2]如果被試的測試結果超過160分就應該考慮篩查為陽性;總分大于200分說明有明顯的心理問題;總分大于250分則表明很嚴重,需要醫學上的詳細檢查。以上測查表可以說明,通過對1044名司法警官類學校學生進行SCL-90的測試,有843名學生都在160分以下,占總人數的80.75%,表明大多數學生心理健康;其中有117名學生的得分在160分和200分之間,占總人數11.20%,說明有一定比例的學生存在著心理上的困擾;有72名學生得分在200分到250分之間,所占比例為6.90%,這就暗示著有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我們在校有關老師和咨詢師進行觀察和注意,隨時掌握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疏導和咨詢;有12人得分超過250分,占總人數比例1.15%,表明有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和確診,在醫師的建議下進行恰當的心理干預。可見,司法警官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總分超過200分占總人數比例的8.05%。
3 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誘因。
現如今在校的大學生都是八零后和九零后出生,也包括職業類院校在內,他們在國家改革開放大背景下長大,總體上心態更積極,更陽光。但是當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時時困擾著他們。司法警官類學院的學生由于所特有的特點,會出現不同于其他類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具體表現和分析原因如下:
1.環境適應障礙。司法警官類職業學院的校園管理要比普通大學和其他高職類學院的管理要更嚴格,實行警務化管理,統一出操、統一后課、統一就寢和統一服裝等,在校園里的所有活動幾乎都是同學們統一執行,甚至嚴格限定外出,如有特殊情況外出必須經過導員和相關管理人員的許可,并且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歸校。這對于以前管理相對寬松和開放的環境下的學生來說會有些不適應,有的學生缺乏獨立生活能力,不會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只是勉強跟隨著學校的管理制度,生活陷入無序狀態,因而出現心理焦慮,甚至恐慌不安,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適應學校的管理和生活。如果短暫性的出現這種狀態是正常的,然而,沒有及時的關注和疏導,一味地迷茫和恐慌,就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2.浮躁厭學情緒。通過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調查時發現,有的學生表現消極,甚至有厭學的情緒,例如:不愿意聽課、睡覺、早餐和后課遲到、作業應付或者抄襲等,心態浮躁和厭學現象比較嚴重。誘因比較復雜,有的學生認為我上的是職高類院校,再努力也是一個專科文憑,出去沒有資本和人家本科院校的學生競爭;有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不認可,只是盲目地填報的專業,入學后發現和自己理想的有差距,因此產生心理落差,失去在學習上的動力;還有的學生認為司法警官類職業院校能參加國考和省考的專業機會太少,條件限定太多,需要人數太少,競爭激烈,甚至出現退學和轉專業的念頭。對自己定位不準、又對自身優缺點和和實際情況沒有清醒的認識、好高騖遠、怨天尤人,在得過且過中消磨自己的大學時光。
3.人際交往障礙。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生既有很強的人際溝通意識,又有明顯的不成熟表現。有的學生缺乏有效的溝通技巧和互相幫助的精神,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帶有主觀、片面和極端的思想對評價他人,導致人際交往不暢,關系緊張;還有一部分學生,自我防御心理太強,不愿意和同學溝通和交流,出現心理困擾時,無從傾述和表達,產生壓抑、煩悶的抑郁心理,他就會從網絡虛擬世界中尋求解脫,漸漸的和現實世界越來越遠,內心的孤獨感和失落感更強,甚至形成自卑膽小、孤傲猜忌、嫉妒暴力等心理健康問題和嚴重的品質行為。
4.戀愛情感困惑。大學生正處在生理的成熟時期,產生戀愛的愿望和行為是正常和普遍的現象。而司法警官職業院校管理的特殊性和男女招生人數比例上不同于普通大學和職業類院校,在選擇戀愛對象時會比較盲目,甚至帶有戰勝競爭對手的色彩。如果在同學之間和戀愛對象之間處理不好,就會導致情感困惑和心理危機,對于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同學,戀情受挫時就悲觀絕望,嚴重的就導致自殺或殺人,[3]如果感情得不到很好的宣泄,會發展成為性障礙;當然還有部分同學誤把友情、好感、談得來的人當成愛情;有的為了彌補心理空虛而盲目選擇戀愛對象等。
5.擇業方向迷茫。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和普及化,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趨白熱化。許多即將畢業的學生就會出現失眠、神經緊張、焦慮等心理癥狀,這次問卷中發現,在201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中,由于就業問題所引起的心理困惑有68名,占人數的33.83%,可見學生在就業問題上出現困惑。例如:經過幾次面試失敗,感到自己什么都不行,想到自己會找不到工作而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有的學生就業觀念不合理,只想到眼前的工作環境和工資待遇,而沒有想到是否對自己發展空間有所幫助和提升;甚至有的學生盲目就業,自己不知道想做什么,對自己認識不清,導致就業頻頻碰壁等;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錯誤的認為進入司法警官這樣的學校就容易考入司法警官類部門,只學考試的科目而忽視其他學科,導致無法正常畢業等情況。
參考文獻
[1]徐炳謙,張能云. 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與途徑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7(3):57-59.
[2]曲苒,王洪飛.460名高職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25(2).
[3]劉樹林.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7):11
作者簡介
方麗麗(1974-),女,吉林省長春市,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發展與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