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龍+趙君艷
摘 要:園林事業的發展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時代標志之一,我國在社會主義改革的浪潮下各方面都有大踏步的前進,園林事業也同樣需要進步。生態園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人們可以生存在景色如畫,環境優雅,健康文明的環境中。所以加強城市環境建設,提高人居環境質量,必須重視現代城市園林景觀建設。為此,本文從園林生態規劃的涵義及生態規劃設計理念與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結合等方面對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及建設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生態理念;城市建設;園林景觀;涵義
1 現代城市園林景觀建設原則
1、保護多樣性原則
對本地區生物多樣性進行有效保護,主要包含保護原有生物環境及創新新的生物環境,對城市中具有地帶性特征的植物群落進行保護,包含豐富的鄉土植物與野生植物棲息的荒廢地等,在園林景觀引種中必須具有節制性,在進行人工草地種植時,必須對野生花、草進行有效保護,完善濕地生態系統。
2、應用生態學原理的原則
通過生態平衡原則進行生態系統的創建,以此增強其穩定性,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必須從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出發,對綠化系統和自然地形地貌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調節,應用生態學原理,建立結構健全、功能齊全的種群復層群落結構,確保各種植物之間相互共處,合理進行植物之間的配置。
3、高效性原則
當今地球資源嚴重短缺,主要是由于人類長期利用資源和環境不當所造成的。而要實現人類生存環境的可持續,必須高效利用能源,充分利用和循環利用資源,盡可能減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資源的使用和消耗,提倡利用廢棄的土地、原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磚石等服務于新的功能,循環使用。
2 生態理念下城市園林景觀規劃及建設要點
園林景觀規劃具有科學、藝術和社會三個方面要素構成,三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不同的景觀設計師和景觀作品對三個方面有不同的側重,因而指導思想和表現形式不盡相同,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設計就存在缺陷。如果從這點來理解,生態設計思想作為景觀設計中科學原則的重要部分,應當貫穿設計過程的始終。在現今,景觀設計師的任務和責任已轉變為幫助人類合理的進行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的利用以及為人類創造戶外活動空間,所有的景觀設計都必須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之上,生態設計應是景觀設計中的一個普遍原則。在設計過程中,不應當將人與自然對立起來,應將人看作自然系統中的一個因子,生態設計意味著人為過程與生態過程相協調,遵循生命的規律,對環境的破壞達到最小。但是這個最小沒有一個衡量的標準,所以生態設計應當是在現有的知識和技術條件下朝這個方向的努力。
作為生態景觀規劃,不應單純地把重點放在設計上面,也不能完全放在自然本身上面,而是應該把重點放在“結合”上面,這其中包含著人類的合作和其他生物的伙伴關系的意思。作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師,他尋求的不應是武斷的硬性的設計,而是去充分地利用自然提供的潛力,當然這還必須要根據自然本身的限制條件來設計。例如,設計中要盡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盡可能將場地上的材料循環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的潛力,減少生產、加工、運輸材料而消耗的能源,減少施工中的廢棄物,并且保留當地傳統的一些文化特點。越來越多的景觀設計師在設計中遵循生態的原則,這些原則表現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體到每個設計,可能只體現了一個或幾個方面。通常,只要一個設計或多或少地應用于這些原則,都有可能被稱作“生態設計”。充分利用場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設施,賦予新的使用功能。高效率地用水,減少水資源消耗是生態原則的重要體現。一些景觀設計項目,能夠通過雨水利用,解決大部分的景觀用水,有的甚至能夠完全自給自足,從而實現對城市潔凈水資源的零消耗。在這些設計中,回收的雨水不僅用于水景的營造、綠地的灌溉,還用作周邊建筑的內部清潔。或者利用自然凈化的機理設計各種人工濕地,水的流動、水生植物的生長都與水質的凈化相關聯,使景觀被理性地融合于生態的原則之中。
盡管從外在表象來看,大多數的景觀或多或少地體現了綠色,但綠色的不一定是生態的,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才能形成和保持效果的景觀,并不是生態意義上的”綠色”的。設計中應該多運用鄉土植物,尊重場地上的自然再生植被。自然有它的演變和更新的規律,從生態的角度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更有生命力。一些設計師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在設計中或者充分利用基址上原有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個框架,為自然再生過程提供條件,這也是發揮自然系統能動性的一種體現。從大的尺度來看,一片森林作為一個森林生態系統,一片水域作為一個水域生態系統,一片濕地作為一個濕地生態系統; 從小的尺度上看,景觀內的一個池塘、一小片樹林、一條溪流同樣可以被視為生態系統。在對某一尺度上的景觀進行規劃設計時所要考慮和實現的目標,是運用生態學原理使各個生態系統內部的結構與物質和能量流盡可能達到動態平衡,同時與相鄰生態系統保持有機的聯系。任何尺度意義上的景觀,特別是城市景觀系統,與其關系最緊密的是人類自身。人類的活動和影響自始至終全方位的貫穿于整個景觀系統。無論是在時間和物質空間上,還是在精神空間上,均對不同尺度的景觀系統產生巨大的影響。
3 協調城市景觀與生態規劃的有效措施
1、城市景觀規劃的主要任務通過對城市景觀構成要素的歸納分析,考慮各種外在影響因素,構筑城市景觀的總體格局,建設結構合理、特色濃郁、環境優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互交融的城市景觀體系。因此在城市景觀規劃的整個過程必須貫入生態設計的思想,從城市選址、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等都要有城市景觀與生態規劃的體現,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城市景觀與生態規劃的作用,取得最佳效果。
2、恢復城市濕地,鞏固生物生境系統濕地是地球表層上由水、土、水生或濕生植物相互作用構成的生態系統。濕地不僅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也是眾多野生動物、植物的重要生存環境之一,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被譽為“自然之腎”,對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種生態服務功能和社會經濟價值。
3、建立城市環境防護體系。在城市擴建的過程中,一些沿河或沿路的防護林帶,往往因河岸整治、人造景觀或道路拓寬而被毀掉。其他地區的防護林帶也在無休止的開荒耕種或濫砍濫伐,以及農用地在轉為城市開發用地的過程中被肆意切割或占用,使得原有防護林網的完整性及其防護功能受到嚴重損壞。在城市周圍、城市功能分區的交界處形成較大規模的綠化隔離帶,不僅能防風固沙、減輕污染、凈化環境,而且有利于優化城市布局,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的關系無處不有,無時不在,要消除對立,強化統一,就必須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在經濟建設中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高度協調。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類的持續發展與環境的高度統一。
參考文獻
[1]許嵐;;城市建設與生態規劃[A];2011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楊一寧;基于生態學原理的園林景觀設計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0年
[3]崔素婭;;生態規劃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表達[J];河南城建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4]金長明;;基于園林景觀設計在生態規劃理念下的相關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2年15期
[5]李鵬;劉曉娟;;生態城市建設中園林綠化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河南林業科技;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