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松
摘 要:經過幾千年的洗禮,國內各民族都有著獨特的習俗文化,社會經濟直線上升的同時帶動了文化發展,對各民族文化傳承與不斷創新是群眾文化發展的根本動力。人們在不斷用文化陶冶精神之余,也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本文主要解析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群眾文化建設發展之間的關系,同時簡述民族文化傳承與群眾文化建設發展的意義。
關鍵詞:傳承;民族文化;發展;群眾文化
民俗文化源自于民間,其內容主要反映基層人民一些習俗及日常生活。群眾文化就是普遍存在與基層大眾之間的文化。民俗文化與群眾文化不是相對存在的,群眾文化是在對民俗文化的繼承的基礎上,不斷融入時代特征而形成的。群眾文化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高度結合,使得我國特色文化一直向更深層次發展,為政治、經濟及綜合國力提供文化基礎。所以,探索民俗文化及群眾文化之間的關系有著非凡意義。
1 民族文化傳承對基層群眾文化發展的作用
經濟提升使人們精神需求不斷加大。如今,群眾文化已經在基層群眾當中被重視起來。群眾文化充分繼承了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又對形式及內容作出了不斷創新,使得其在基層群眾當中迅速流傳開來。雖然傳統民間文化已經經歷了無數個日夜,但是,在國內人們今天還可以看到其從前的模樣。例如,端午佳節人們要喝雄黃酒、吃粽子、戴香包和賽龍舟等,這是從千年前一直延續到今天的習俗。中國有眾多的民族,各民族都有其特有的節日,例如彝族的火把節,已經從最開始的慶祝豐收發展成為今天一種固定節日。傣族的潑水節,也從最開始的迎新變成了現在擁有眾多含義的節日。這些都是一種民俗文化,更是一種群眾文化,這些文化都深受基層群眾喜愛。所以,群眾文化不斷對傳統民俗文化進行精髓繼承的同時,又不斷進行內容豐富與形式創新,這樣使得群眾文化不斷壯大起來。
2 群眾文化發展必然要經過民族文化傳承
傳統民俗文化是社會發展下的文化積淀產生的,經濟、政治及社會等方面能在文化之中具有一定表現形式。所以,文化對于民族甚至國家來說都十分重要。傳統民俗文化可以充分將時代特征及民族特色通過一定形式具體表達出來,例如,風俗習慣、服飾特點、飲食及歌謠等。雖然千年來不可能使每個民族文化都原模原樣的保存流傳下來,有許多文化已經淹沒在了歷史長河當中,還有的文化被不斷的進行更新,但這都不影響其自身價值。傳統文化能夠流傳至今的都是經過了千錘百煉,可以影響當前群眾文化發展。如果群眾文化只是對傳統民俗文化進行精髓傳承,并不足以實現群眾文化的全面建設。要想使群眾文化真正得以發展,必須要在傳承傳統民俗文化的基礎上,不斷融入時代特征,在實現文化整合上進行內容豐富和形式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使其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并且使群眾文化不斷壯大[1]。
3 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是建設群眾文化的動力
3.1 在建設中傳承
現階段,由于科技的介入,造成了傳統民俗文化出現了斷層缺失現象,同樣也使得群眾文化存在缺失。相比與傳統民俗文化,人們顯然對科技更加喜愛,這樣造成了多數人只是淺層次的大面了解傳統民俗文化內容,完全感受不到傳統民間文化的精髓。甚至群眾文化在進行對傳統民間文化進行傳承時存在偏差。例如,近年來國劇得到大力發展,將歷史元素融入電視劇當中可以提升國人的文化底蘊。但是,在劇本編寫時往往會出現為了迎合大眾口味隨意篡改歷史的現象,甚至有的會出現與時代不符的人物及事件等狗血劇集。這都會誤導國人對傳統民俗文化的認識。所以,群眾文化在對傳統民間文化進行繼承時,一定要堅守原則,將正確的傳統文化延續到群眾文化之中。對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并不是一味的盲目的繼承,而是有選擇的將優秀文化傳承到群眾文化之中。例如,正月十五賞花燈、舞獅表演等,一直都被人們喜愛,可以傳承到群眾文化當中來。而例如,古代節日大興祭祀這樣的鋪張浪費,就不適合帶到群眾文化中去。
3.2 在建設中創新
傳承是群眾文化的基礎,創新是群眾文化的方向。群眾文化是度一定社會的反映[2]。群眾文化的創新分為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使群眾文化在對傳統民間文化進行傳承時,其內容不斷更新并且逐漸豐富起來。例如,舞龍舞獅最開始出現是為了祭祀和驅邪,完全帶有迷信色彩,但是今天,舞龍舞獅卻是被用于慶祝豐收和開業等喜慶的場面。這使得舞龍舞獅的傳統形體被沿用至今,但其內在含義發生了根本變化。還有一方面是群眾內容方面的形式創新。在對傳統民間文化精髓傳承之后,結合時代特征,將內容用新的形式表達出來。例如,現代最火的《歡樂總動員》,就是用一種另類的形式將喜劇呈現給觀眾,并給觀眾帶來歡樂。只有將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不斷創新,才能使群眾文化一直前進。
4 民族文化傳承與群眾文化發展的意義
民族文化傳承與群眾文化發展都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并將經歷的過程[3]。對傳統民間文化進行傳承和對群眾文化進行建設可以帶動國家政治、經濟及社會的前進發展。一個國家只有將豐厚的文化作為基礎,才可以一直立于世界發展之列。一個民族只有具有豐富的文化內容,才可以始終保持特有的民族特色,才可以避免民族文化長期被同化以致最后消失。對傳統民間文化進行傳承可以幫助人們吸取歷史經驗,避免人們開展工作時走彎路。對群眾文化進行不斷建設可以達到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高度融合,促進我國文化一直處于動態發展之中。
5 結論
綜上可知,群眾文化發展離不開對民俗文化的傳承,同時要不斷將時代特征融入其中。傳承就是繼承民俗文化當中的精髓,將其移植到群眾文化當中去,并且根據時代特征進行形式與內容方面的創新,這樣可以使群眾文化一直處于先進文化行列,推動國家精神文明整體的建設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賽佳.探析民俗文化在群眾文化中的發展[J].大眾文藝,2016,03:19.
[2]丁芳.民間民俗美術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科技,2016,05:125.
[3]于新潔,于春洋.民族生態觀中的蒙古貞短調民歌文化藝術傳承[J].廣西民族研究,2016,0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