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明
辦好一批高水平職業學校“抓手”在哪里
何文明
中等職業教育;高水平學校;教育質量;攻堅計劃
最近,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和人社部聯合發布了《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具體來說,要求各省(區、市)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均達到90%以上,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大體相當,教育質量明顯提升,辦學特色更加鮮明,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筆者初步分析了全國和部分省市教育事業統計公報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全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為87%,要實現2020年普及目標至少要提高三個百分點。江蘇、浙江和上海等沿海發達地區,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在2015年就已經達到95%以上,其中上海、江蘇分別達到了97.10%和99.10%,已經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湖南、河南也分別達到了90.00%和90.35%,寧夏甚至超過了湖南、河南,達到90.99%,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的重點主要在西部地區,如云南為80.10%,新疆為88.61%,均低于全國同期水平。此外,即使是發達省市,不同地區普及水平也是不同的,城市好于農村,經濟發達地區好于貧困地區。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無論東部還是西部,都有普及的攻堅任務,只不過不同地區的普及水平與要求不同而已。
正因為中國地廣人多,地區差異大,所以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主要策略是“分類實施,分步推進”。從區域來看,普及的重點在中西部地區和邊遠山區,其他地區的重點是在鞏固普及成果的基礎上提高質量,促進學校均衡發展,增加各種類型和每所學校的吸引力,實現有質量、高水平的普及。當然,在抓中西部地區和邊遠山區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的同時,也要同步抓好教育質量,提升教育水平。從教育類型來看,普及的重點是中等職業教育,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貧困地區,目前普職分流比都還有一定的改善空間。但是,要穩定和擴大中等職業教育規模,除了在政策上通過控制普職分流比加以引導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中等職業教育質量,通過切實提高質量來增強中等職業教育吸引力。因此,普及與提高相結合是當前中等職業教育的首要攻堅任務。就提高質量來說,現階段關鍵是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學校,即能夠承擔起提高質量重任的高水平職業學校。
什么是高水平的職業學校?從字面上理解,高水平的職業學校顯然不是一般的學校,而是明顯高出一般水平的學校,是得到社會廣泛認可的、高質量的、高影響力的學校。這種“高認可、高質量、高影響力”主要表現在學校的教育對象即人才培養的質量上面。如果學校培養的人才在社會上、行業中、企業里認同度越高、影響和貢獻越大,則說明辦學水平越高。如果這種影響只限于某一地區,則可稱為地區性高水平職業學校;如果在全國都有廣泛影響,那就可以稱為全國高水平職業學校。因此,衡量一所學校水平高低,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是看這所學校培養了多少行業內外有名的、有影響的畢業生。行業內外有名的、有影響的畢業生越多,學校的影響力就越大,其吸引力自然也會越強。
高水平的職業學校應該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結果。以就業為導向,就會將學校工作重心放在就業上,甚至不會考慮學生的就業質量。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就會考慮如何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幫助學生奠定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總之,不管怎樣,作為高中階段的中等職業教育應始終遵循職業技能人才成長的規律培養人、教育人。所謂“職業技能人才成長的規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遵循人才成長規律。這就要求學校始終堅持以生為本,以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性發展為本。一句話,高水平的職業學校眼里不能只有“職業”沒有“人”,甚至讓人淪為職業教育和職業的工具。二是遵循職業技術與技能形成的規律。職業技術知識與職業技能是職業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重點學習和掌握的內容。因此,高水平的職業學校必須認真研究職業技術知識與職業技能的特點與形成規律,只有遵循職業技術知識與職業技能規律,教師才會教得快、教得好,學生才會學得快、學得好。三是遵循中等職業教育的規律。中等職業教育是高中階段的職業教育,教育對象屬于未成年人,因此具有基礎性和職業性的雙重屬性。加上目前普職分流是強制性政策分流,不排除少數中考失利者被強制分流到中等職業學校。正是基于此,中等職業教育要為學生成才成長提供多樣化選擇道路,讓想就業的有技術和技能就業,讓有能力、想升學者有基礎升學。
高水平的職業學校還應該擁有優美的育人環境。優美的育人環境首先取決于基本的硬件條件。我們反對超標準建設豪華的校舍、校園,但是必須擁有與地方經濟條件相適應的校舍、校園和必需的公共設施。在有的地方看到,普通中學建設得漂漂亮亮,從外觀上看就是一流水準,但是職業學校卻十分陳舊簡陋。前不久,某地區承辦全省中職學生球類比賽,在中職學校竟找不到一個像樣的籃球、排球場館,一條標準的塑膠跑道。雖然建筑并不等于辦學水平,但是與普通教育對比,寒酸的校園折射出政府對職業教育的實際態度,影響老百姓對職業教育的看法和選擇。其次,優美的育人環境還表現為良好的文化氛圍。職業學校是培養人才、傳承文化技藝的重要陣地。優美的育人環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圍是立德樹人和高水平職業學校的必要條件,學校一草一木、一樓一舍都是無聲的教育資源,每天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人、教育人。高水平的職業學校要致力于教育性與職業性兼具的特色主題文化建設,通過具有職業特色、專業特點的文化建設,形成和積淀出學校獨特的校園文化。一流的企業靠文化,二流的企業靠管理。同樣,文化管理是學校最高境界的管理。當然,校園環境建設也遵循“分類實施,分步推進”的原則,已經完成校舍達標建設任務的地區,要把重點放在校園文化等軟件建設上;對于校園校舍還達不到標準的學校,要把辦學條件的改善放在攻堅任務的首位,這是攻堅計劃實施的基金工程。
高水平的職業學校還需要一流的實訓條件。一流的實訓條件是培養高水平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障。目前各地各校的實訓條件不一,差距較大。存在的問題或者是實訓設備陳舊落后而成為擺設,或者數量不足,學生實習實訓工位數不夠,尤其后者更為突出。筆者前不久在沿海發達地區一所條件比較好的學校參觀,發現七八個學生圍著一臺設備實訓,一打聽才知道生均工位數嚴重不足。實訓條件滿足不了教學需要,實踐教學只能空談,所謂的高水平職業學校也只是奢談。
高水平的職業學校更需要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高水平人才培養最重要的保證。有了高水平的教師,即使辦學條件差一點,教師也會想方設法創造條件,提高教學質量。如果缺乏合格的師資隊伍,即使擁有先進的教學設備,也會因為不會使用而被閑置甚至損壞。當前,中職學校師資隊伍存在的普遍問題包括:一是教師數量不足。2015年,全國中職學校學生與專任教師的比例是1:19.6,一個中職學校教師要比普通高中教師多教5.6個學生。調查發現,不少學校的教師周平均課時在20節以上。2017年3月,筆者在廣州某職校調研時,一位德育課教師除去班主任工作量,每周要上26節課,平均每天5.6節,這又哪來時間研究教材教法、反思教學?二是專業知識不足。有教師反映企業技術知識更新快,教學跟不上新技術、新知識、新工藝和新技能發展的步伐。三是教學能力不足。不少教師畢業于非師范類學校,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缺乏教學技能與教學方法的訓練,常常困惑于如何將自己的知識與技能有效地傳授給學生。這些問題都是阻礙高水平職業學校建設的突出問題,也是當前中職教育攻堅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當然,高水平職業學校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我們相信,有“攻堅計劃”的全面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吸引力會越來越高,高水平職業學校會越來越多。
(作者單位: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G710
C
1005-6009(2017)44-00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