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鈺
在“國際輸出”中確立職教自信
崔志鈺
隨著國際交流合作的深入開展,職教人越發自信,這種自信源自本土情懷和國際視野,源自基于本土的改革探索和理論建構,源自不斷提升的人才培養規格和質量,源自不斷攀升的辦學聲譽和品質。職教“出口”一改單一、低端的勞務輸出模式,開始向深度和廣度延伸,比如南通職業大學在海外建立了分校,常州旅游商貿高職校與多個國家互派留學生、游學活動已成常態。職業教育的“國際輸出”從單純的學生出口向課程出口、文化出口、理念出口、辦學模式出口、人才培養模式出口等多樣化“出口”樣式快速轉型。
“國際輸出”在帶來辦學效益和影響力的同時,也帶來了辦學自信。這種辦學自信表現在如下兩方面:一是職業學校敢于“輸出”。隨著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的常態化,國內很多職業學校不再盲從國外職業教育,不會頻繁地“拿來”又“放下”,而是堅持本土化辦學路徑不動搖,循序漸進而又與時俱進地推動辦學體制機制現代化,著眼本源,因地制宜,職業學校的辦學品質快速提升,這為“輸出”增添了底氣。二是職業學校善于“輸出”。立足本土的辦學實踐使很多職業學校擁有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在課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現代職業學校建設等方面擁有了“核心知識產權”,這就為職業學校的多元化輸出奠定了基礎,比如杭州市中策職業學校的“六群三融”課程、常州旅游商貿高職校的國際化“五大平臺”等。
“國際輸出”在帶來機遇與挑戰、借鑒與范例的同時,也帶來了教改自信。國際交流合作意味著辦學的國際視野,意味著應從國際的視角來審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用國際的標準來審視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隨著國際交流合作的深化,職業學校也將形成更多的參照系,必將伴隨著一系列的追問,比如我們應該為世界提供哪些高品質的教育產品與服務、我們的產品與服務應該具有哪些核心競爭力、這些核心競爭力如何長久地保持下去等,正是這些追問促使職業學校更為自信地推進教學改革,樹立起涵蓋課程產品、管理產品、人才培養模式產品等在內的多樣化的職教產品觀,建立并完善產品質量監控和升級機制,將教學改革不斷引向深入。
“國際輸出”與其說輸出的是產品、服務,不如說輸出的是一種自信,正是這種自信推動著職業教育不斷走向遠方。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中等專業學校)
G717
C
1005-6009(2017)44-0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