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成誠
職業教育需要穩健而敏捷
石成誠
嚴謹的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往往要經過需求分析、工作任務分析、課程結構分析、資源準備、教材開發、教學過程分析、反饋調整等許多環節,需要多邊合作,周期較長(至少應該在1年以上)。然而,職業學校的特點決定了要滿足“產業需要、企業需求”,課程開發不能“以不變應萬變”,必須對產業的新需要、企業的新需求、技術的新發展及時響應。
但是,也正是因為產業發展日新月異,等到我們的專業和課程在大費周章后成熟了,有可能相應的需求熱度已經大大降溫了(甚至可能消失了),相關專業的吸引力也就大大降低了。“過度緊跟”產業變化便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如果開設“自行車專業”(或者“自行車制造與檢修專業”,或者“共享自行車運營專業”)這一類專業,不說這種帶有“自行車”字樣的專業短期內恐怕很難吸引人來報名學習,當“共享單車”熱度降溫后,專業的吸引力更是難以保證。事實上,產業變化通常只是在原有產業的某一方面發生變化或幾個方面融合、結合、整合,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在現有專業內開發新課程。以“互聯網+公共(共享)自行車”這個新產業為例,可以在現有的汽車類專業中開發有關新課程(例如“設計制造和維護”),也可以在電子商務類專業中開發有關新課程(例如“營銷和網絡維護”),而沒有必要馬上為自行車開發新的專業。職教的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需要“敏捷”,但也不必對產業變化“過度敏感”。
職教專業在建設之初就應該留有發展的余地,保留彈性,為敏捷性“留白”。相應地,專業課程可以分為長周期項目課程和短周期項目課程。長周期項目課程傾向于完成典型產品和典型服務,培養基本功。短周期項目課程用來“補白”,即在不影響長周期項目課程開設和實施的情況下,用來適應新的產業需求,或者彌補長周期項目課程的不足。短周期項目課程不強調長周期項目課程那樣嚴格而復雜的開發流程,可根據產業發展情況自行設計,可以是校本課程或“教師課程”,主要依靠學校或一線教師靈活把握、快速開發,這樣易于接受和踐行,同時避免匆忙開發全新專業的巨大風險。
G717
C
1005-6009(2017)68-0077-02
江蘇省泗陽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