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經濟處于三期疊加的新常態,刺激內需已成為經濟持續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從而消費金融正逐步進入高速增長的黃金期。本文在闡述當前我國消費金融現狀的基礎上,對我國未來消費金融發展趨勢做出分析。
【關鍵詞】消費金融 互聯網消費金融 現狀及特點 趨勢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增速持續下滑,以及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進程的推進,加上產能過剩的加深,經濟增長進入疲軟狀態,投資和貿易已無法刺激當前低迷的經濟,備受青睞的消費將會成為未來經濟持續增長的驅動力,不管從政策層面還是社會發展需求層面,消費需求將為我國經濟轉型和高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而消費金融將會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新型互聯網科技與金融產品的結合在市場中逐漸占據重要的地位,由于互聯網對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那么,互聯網消費金融將會助力消費金融成為下一個經濟增長的主戰場。本文以闡述當前我國消費金融現狀及特點出發,以社會和經濟發展需求為依據來預測消費金融的發展趨勢。
一、消費金融的界定
目前,由于學術界對消費金融研究尚處于起始階段,對其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不同的學者對其所描述的活動不一,主要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消費金融指的是與消費相關的金融活動,主要指與短期消費直接有關的融資活動[1]。廣義的消費金融指以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代表,向消費者發放消費貸款的現代金融服務,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房貸、車貸、信用卡、其他消費貸款。
隨著經濟、科技的迅速發展,消費金融范圍更廣,更加多元化,筆者認為,消費金融是指金融機構通過多元化、多渠道的信貸模式,以更為便捷、簡單的方式向消費者發放消費貸款,以滿足消費者的跨期消費需求,來刺激當期消費市場,擴大消費品需求的現代化金融服務。
二、我國消費金融的發展現狀
(一)我國消費金融市場現狀
金融危機過后,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兩輛馬車——投資和出口明顯乏力,中央“十二五”規劃中指出刺激內需,消費拉動GDP增長,因此,培養消費力、發展消費經濟就成為發展消費經濟的切入點。自2012年以來,社會消費穩定增長,極大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當前,中國消費金融市場的特點如下:
(1)市場發展空間大,發展速度快。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顯示,2015年末,中國居民消費部門信貸余額18.9萬億,同比增長23.3%,成加速上升趨勢。下圖為我國2011~2015年消費信貸總額趨勢圖。
自2010年我國經濟總量成為世界第二開始,高速的經濟驅動帶來消費金融的快速發展。當前,我國經濟處于新常態,消費將成為頭架馬車帶動經濟的增長,消費升級將會進一步加快。有數據表明,當一國人均GDP達到2000美元,消費就會進入高速增長期。據統計,2015年我國人均GDP約8000美元,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人均3.7萬美元相比,還存在非常大的差距。隨我國經濟的轉型,人均收入的逐步提高,以及消費傾向和觀念的轉變,消費金融在我國有著巨大的發展和增長空間。
中國居民消費結構發生變化。隨著消費群體的變化,居民消費從以往的住房和汽車消費,逐漸向商品消費傾斜,個人信用卡貸款截止2014年已經達到信用貸款的25%,預期未來占比還會增加。
(2)個人消費占比所占比例逐步增加,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15年信用卡授信貸款總額達7萬億左右,同比增長約26%,期末應償信貸余額約3萬億,同比增長約32%。隨人均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費水平的改善,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由消費觀念的改變,居民消費將逐步向商品消費轉移[2]。
(二)消費金融在商業銀行的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金融脫媒的加速,以及近幾年GDP增速放緩,經濟下滑明顯,商業銀行存貸緊縮,因此,在消費貸款方面推出很多消費金融產品,在業務端可以看出,主要是信用卡和消費貸款為主;根據央行《2015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截止2015年9月,信用卡發行量達到5億張,前3季度信用卡授信總額為6.71萬億元,同比增長26%,環比增長5%,信用卡應償信貸余額2.92萬億元,同比增長33%,信用卡卡均授信額度1.63萬元,授信使用率43.54%。消費金融規模逐漸擴大,居民消費貸款從2007至今增長近6倍,平均增速不斷提高,消費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機構的升級,給金融服務市場帶來了巨大的空間[4]。
同時,銀行消費金融產品趨于多樣化,業務更加便捷化,群體化,多元化,比如有:健身、美容、醫療等的分期付款等。服務渠道多樣化、網絡化趨勢明顯,借助互聯網平臺,推出“互聯網+”的消費金融產品,來極大程度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雖然商業銀行消費金融產品逐步多元化、多樣化,但還是有較明顯的產品結構不均衡,銀行消費信貸中,住房消費和汽車消費占比約80%。同時,銀行消費金融還出現區域性差異,經濟地區差異導致消費金融市場需求不對稱,沿海地區明顯消費金融發展快于西部地區。
(三)互聯網金融加速了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
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大數據的崛起,互聯網進入金融領域,利用其線上優勢,以及大量的數據優勢,能夠針對范圍更廣的消費群體,極大的促進了消費金融的發展,近期數據可見,尤其在商品消費方面,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
(1)螞蟻金服的“花唄”“借唄”。這兩款產品是螞蟻金融推出的,以交易簡便、快捷以及支付率高深受消費者青睞。其中花唄,已經接入淘寶和天貓等40多家等購物、生活、電商類平臺,以支付寶用戶為主。(2)微眾銀行。騰訊旗下的微眾銀行定位是互聯網小額貸款,目前已開放人群1000萬,累計投放超過100億,余額超過50億;微眾銀行貸款額度較大,其群體對象定位非常準確,以白領階層為主。(3)京東白條。京東白條是京東推出的先消費、后付款的消費金融產品,其以電商平臺為依托,向體系外場景拓展。2015年前三季度京東白條分期余額約53億,白條在京東GMV的滲透率為4.3%,白條分期手續費率0.5%~1%,平均年化收益率為9%。(4)分期樂。分期樂是大學生分期購物的在線商城及金融服務提供商,提供分期購物和現金消費服務。分期樂是一種細分消費人群的金融產品,目前覆蓋全國30多個省,250座城市,并在40座城市設立了自提點。分期樂主要資金來源于桔子理財,標的比較分散,目前桔子理財每月交易額接近10億元,累計成交超過60億[3]。
(四)垂直型金融業務的崛起
隨著金融行業牌照門檻的降低,很多龍頭企業利用自身在客戶、數據、資金等各方面的優勢來發展垂直金融業務。(1)鏈家金融。鏈家金融是地產中介業務的鏈家,針對購房者在購房過程中的資金需求,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產品。同時,鏈家還推出了自家理財平臺,在2015年鏈家金融累計發放信貸金額超過350億,其中一半資金來源于鏈家理財平臺。(2)途牛金融。途牛金融是一款互聯網+旅游+金融的產品,它是由在線旅游龍頭公司途牛成立的。借助互聯網平臺及途牛的旅游資源,推出旅游分期付款等。(3)易鑫資本。它是由易車、騰訊、京東注資的互聯網汽車金融。
三、消費金融的發展趨勢分析
通過上面對消費金融市場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目前消費金融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同時,由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公司以及垂直行業三大主體對市場數據的爭奪,這將是未來消費金融市場的主流發展趨勢,我認為中國消費市場在未來的發展中以下加點發展趨勢強勁:
(一)消費金融機構聯合經營
消費金融的核心在于資金、風控和市場這三方面,很多金融機構只滿足其中一兩個,因此,要滿足廣闊的市場,低成本的資金和穩健的風險管理,各類金融機構的聯合經營是必然趨勢,2015年以來,多家大型科技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相比資金短板,場景和大數據優勢很強的不可替代性,所以,未來擁有場景優勢和科技優勢的企業,將是聯營的最優組合[5]。
(二)消費金融行業互聯網化加深
互聯網對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將從消費金融產品、消費金融風險管理、以及服務模式著三方面進行互聯網化。因為,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逐步滲透到傳統的金融行業,比如,證券、基金、保險、銀行等,這也是傳統金融換聯網化的必然要求;其次,互聯網的發展已經在逐漸的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快捷、簡便、智能化已經離不開我們的生活;最后,對于互聯網的發展,將來很多數據都可數據化、可被記錄,這也是風險管理的重要所在。
(三)流通性企業將成為消費金融產業鏈的核心
根據目前國內的大型互聯網金融企業京東、天貓,以及國際企業美國運通、日本樂天的發展案例來看,消費流通性企業將成為產業鏈的核心。消費流通企業在產業鏈上的優勢主要在了解客戶和掌握交易;了解用戶主要發生在流通企業,這樣流通企業就能更好的把握用戶對產品的類型偏好、價格偏好等一些數字化的信息;其次,流通企業還掌握了交易,對產品、物流等信息的掌握,進一步明確貸款資金的用途。
(四)大數據將成為風險控制的核心資源
隨著互聯網在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風險指數也會水漲船高,因此,風險控制將成為重中之重,未來的消費金融行業,大數據+風險模型將會是控制風險的核心所在。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可以對消費群體進行捕捉分析,提高服務質量;也可以運用大數據對市場進行分析定位,分析歷史數據找到投資機會,減少成本。
(五)垂直分層次發展
隨著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垂直化發展將成為必然趨勢。這種垂直分層次發展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行業垂直化發展,因為消費金融涉及的行業多種多樣,不同行業的發展產業鏈各不相同,因此,領域的細分垂直化發展是未來消費金融企業發展的重要模式;第二,消費群體的細分,只有對不同消費群體進行細分和定位,這樣就更準確把握消費者的綜合需求,也可以降低營運風險。
(六)完善信用體系建設
消費金融行業是以消費信貸為基礎的,因此信用風險將會成為阻礙行業發展重要風險之一。我國目前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主要是以政府和央行為主導,但是數據掌握在不同的機構手上,使得很多企業缺乏數據,從而出現風險和收益不匹配,數據大多都掌握在互聯網企業手中,只有政府將數據互聯網化,成立專門的數據處理和征信機構,實現數據的共享,這樣才能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
參考文獻
[1]王江、廖理、張金寶.消費金融研究綜述[J].經濟研究,2010年:5-27.
[2]張學江.我國消費金融服務業發展現狀及政策選擇[J].南京社會科學,2010(11):35-43.
[3]許清林.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現狀及其前景分析[J].社會科學(全文版),2016,(02):14-24.
[4]李德.中國消費金融現狀和發展前景[J].西部金融,2016(10):4-8.
[5]楊海紅.我國商業銀行消費金融服務發展狀況分析[J].時代金融,2013(1).
作者簡介:劉萬利(1988-),男,漢族,甘肅天水市人,海南大學經濟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