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菁薇
摘要:過程教學法要求學生在得到教師最終評價之前,對一個已知的寫作任務進行反復修改,它注重的是學生如何進行寫作,是否把寫作看作一個完整的過程,強調要培養學生個體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過程教學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合作的團隊意識。因此,本文論述了過程教學法在英語寫作中的運用。
關鍵詞:過程教學法 英語寫作 運用
一、過程教學法概述
過程教學法始于20世紀70年代,它將重點放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強調在學生寫作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幫助他們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幫助學生制訂適合的寫作計劃、尋找恰當的寫作素材、撰寫符合要求的草稿、修改編輯定稿等方面。
在英語寫作教學中運用過程教學法,教師和學生都必須共同做好寫前準備、初稿、反饋、修改及重寫這五個階段,一方面,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掌握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循環往復的交互過程中體驗寫作的全過程。
在運用過程教學法指導英語寫作時,反饋階段貫穿寫作過程的始終,即草稿1→反饋→草稿2→反饋→草稿3→反饋→成稿。教師的指導滲透于每個寫作環節,直至最后成文,它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保證整個寫作過程順利進行,寫作水平逐步提高,過程操作逐漸嫻熟的關鍵,這也非常符合英語寫作教學的特點。
二、英語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根據調研筆者發現,學生的英語寫作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學生寫出的作文內容貧乏、空洞,用詞單一,句法單調,語法基礎知識薄弱。一部分學生因詞匯量少,不能表達出作文題目的要求或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只能寫出只言片語或支離破碎的“中國式”英文。另外,一部分學生雖然能“擠出”一篇作文,但作文中出現了很多單詞或語法錯誤。這都是由于學生基礎不扎實,或缺乏生活常識,或在考試中心理緊張造成的。
其次,學生的作文表達混亂,思路不暢,缺乏邏輯性。很多學生拿到作文題目時,不知如何下筆,或洋洋灑灑寫一大篇,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沒有一個中心做支點,語言混亂,思維跳脫,給人不知所云之感。其根本原因是學生缺乏篇章結構知識,不善于從整體上把握全文,缺乏寫作技巧。
最后,在英語寫作中,學生是用已養成的漢語思維,而不是用英語句法進行思考,造成“中式英語”現象嚴重。
三、過程教學法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通過對比實驗發現,運用過程教學法進行英語寫作教學,有利于學生提高寫作能力。
在寫作之前,教師要與學生充分討論、交流寫作話題,為學生寫作提供前提條件。對于那些覺得寫作無從下筆的學生,經過寫作的前期準備,應有了較為明晰的寫作思路和素材,寫起作文也會輕松很多。寫出作文初稿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集體討論如何修改作文。這樣一來,學生們會感到寫作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行為,不再認為寫作是一個人的戰斗,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有了“安全感”和勇氣,學生就會認真寫作并修改作文。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寫作能力,還有利于優化學習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課前貯備好的寫作素材,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分析、綜合、合作、探究等,積極地學習,充分發揮學習潛能,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這樣的英 語寫作課堂強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不僅能培養學生與他人溝通合作的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價值,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如此一來,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
另外,在英語寫作過程中開展小組合作,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參與和合作意識,還有利于學生獲得和積淀知識,從而提高英語寫作教學效率,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和風格。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將過程教學法運用于英語寫作教學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附屬中學紅谷灘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