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灶英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語文教師必須深思的問題。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并提出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策略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
1.缺乏有效的互動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本位主義思想根深蒂固,課堂成為他們的“一言堂”,師生之間缺少交流,教師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地聽課,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理想。一方面,在學生眼中,教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權威的代表,這樣的師生關系導致學生畏懼教師,即使學生心里有問題,也不敢提出來;另一方面,教師沒有深入了解學生,也沒有設身處地地考量學生的真正訴求,從而造成師生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不到提高,甚至有些學生會產生厭學情緒。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因材施教,沒有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和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2.課堂教學方法單一
在“尊師重道”傳統思想的束縛下,教師在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是具有個性特點的獨立個體,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僅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出現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吃不了”的情況。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布置預習任務
在課堂教學前,教師要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促使學生主動地預習課文。對于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著重聽教師講解,或與同學交流討論。所以說,教師提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能促進學生自主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實施分層教學
小學生由于智力和學習能力都存在差異,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否則學生得不到相應的提高,容易對語文學習產生排斥心理。另外,在布置作業時,教師也要布置分層作業,讓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每位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教師只有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更好地開展語文教學。
3.開展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它是在進一步提煉和加工社會和生活的基礎上,才給予學生一定的影響。如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旅游觀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一些勵志片,并讓學生寫出觀后感,讓他們想象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會怎么樣度過自己的一生。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每位學生寫出他們的榜樣人物,可以是政治家、哲學家、商人,也可以是煎餅俠。學生只要找到榜樣,就會不斷努力,向榜樣看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培養學生樂觀、正確的人生觀。
4.開展游戲教學
在愉快的環境下,人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這樣。如果學生喜歡某種課堂氛圍,他們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相反,如果學生覺得課堂氣氛沉悶,那么他們不但學不到知識,反而會越來越厭惡學習。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小游戲,如成語接龍,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知識。另外,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每位學生的情況,多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讓他們愛上語文學習。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
一個人過得快樂與否,與心態有著必然的聯系。一個人的心態好,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從容面對;反之,如果心態不好,哪怕一點點兒小事,都會影響他的心情。因此,教師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健康的心理,從而使學生正確對待學習中的得與失。
參考文獻:
[1]張殿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J].魅力中國,2010,(4).
[2]李建華.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探討[J].考試周刊,2011,(1).
[3]張勇.新課程實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問題解決策略[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7.
(作者單位:江西省玉山縣下塘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