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風險是信托公司開展業務時不可回避的考慮因素,是永恒的主題。只要有業務發生,就會有風險;只要開展信托業務,就避不開風險管理的話題。風險無處不在,管理與控制風險是我們的主要經營成本。風險管理的好壞,決定了信托業務發展的好壞。
【關鍵詞】風險 內部控制 風險管理
信托公司是經國家相關金融管理機構批準設立的金融機構。信托公司作為與銀行、保險、證券并列的獨立金融子行業,存在至今已經歷了5次大的清理整頓。隨著國家和金融監管部門相繼頒布了信托公司管理辦法、集合資金信托管理辦法以及凈資本管理辦法,信托公司經重新登記后,開始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信托主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信托是一種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財產管理制度和法律行為,同時又是一種金融制度。信托作為具有財產的破產隔離和保護功能的金融工具,是我國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信托業也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與其他金融制度相比,信托制度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可以跨多個市場和領域,業務范圍廣泛,運作方式靈活,創新模式多樣。這就要求其抗風險能力比其他金融機構要更加完善。
信托公司在開展業務時,為了能夠獲得業務提成,會在項目沒有全部結束時,先行確認了收入,但項目風險并沒有完全釋放,受托人的責任并未解除。當實現收益和避免風險成為業務部門獲得獎勵的必要條件時,信息不對稱和吝惜因素有可能帶來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發生,無法實現相對的帕累托最優結果。人們在面對利益時往往偏向選擇避險,而面對損失時卻情愿冒險,希望避免肯定到來的損失,而以僥幸心理企圖逃避將損失入賬是許多災難發生背后的心里原因。內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人們的僥幸心理,提高信息質量水平,減少風險發生的概率。
一、內部控制理論的定義
內部控制理論,是指為了公司各項活動能夠穩步推進,確保資產保值增值,預防、發現、糾正錯誤與舞弊行為,為公司正常經營管理目標而設定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
內部控制思想最早產生于18世紀產業革命后期,到20世紀初,股份制公司日漸興起,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為了能夠更好的管理,有些公司摸索出一套能夠調節、制約和監督生產經營活動的方法,這就是早期的內部控制制度的產生。
二、信托公司的內部控制框架的構建
信托公司要想高效穩健的經營與管理,離不開自我調節與制約的內部控制機制,一個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能夠很好的防范和化解風險,保證信托公司正常的經營活動有序進行。
(一)交易授權
交易授權并不是簡單的理解為“這件事交由你去辦理”。信托公司中的授權是指上級委派下屬一定的權力,使下屬在一定的監督及權利范圍內,有相當的自主決策權;授權者對于被授權者有指揮和監督的權力,被授權者對授權者負有報告及完成任務的責任。交易授權程序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證交易是管理人員在其授權范圍內才產生的。
(二)風險控制
風險評估是信托公司的重要管理手段。信托業務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創新型。創新不僅是信托公司的生存之本,也是信托公司的發展之道。風險無處不在、風險防不勝防,風險管理無止境。也就是說,從防御的角度來看,風險管理全覆蓋、風險可控幾乎是無解的。要想將風險降到最低,就要以風險把控為底線,把每項業務從頭到尾調查好、管理好、協調好。對公司各項組織及業務發展進行風險評估,利用SWOT分析方法,對自身的優勢與劣勢、機遇與挑戰進行分析,把握時代發展機遇,控制風險的發生,使其能夠達成內部控制目標。
(三)信息溝通
及時有效的信息溝通機制的建立,對于信托公司內部控制起到重要作用。完善的信息溝通機制,是信托公司內部以及信托公司與外部溝通的重要手段,是連接公司內部各種信息與外部各種事項及活動的重要橋梁,信息溝通不僅是公司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也是公司控制程序的重要一環。一個良好的信息流動與溝通機制,可以使管理者更好的了解公司整體經營情況,有效促進內部控制的平穩運行。
(四)內部審計與獨立稽核
信托公司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應定期的“回頭看”,內部控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通過完善的制度及日常的活動來實現的。因此,要確保內部控制能夠有效運行,并確保能夠實現既定目標,信托公司就要對自身的內部控制進行監督與檢查。內部審計就是信托公司定期對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個審視。內部審計作為對公司內部控制的一個檢查,必須要做到獨立稽核,不能受其他部門及人員的干擾或威脅,只有通過獨立的集合審計工作,才能對公司內部控制的情況進行獨立客觀的分析,并最終為管理層提供真實、可靠的評價結果。良好的內部審計監督形式,能夠更有效的實現內部控制的實施效率,也是防范風險發生的重要手段。
三、信托公司加強內部控制的手段及措施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
我國信托業發展迅猛,但發展時間較短,自1979年我國第一家信托公司成立至今,也不過30余年的時間。相較于歐美信托體系而言,內部控制管理也相對落后。在經歷了多次信托業洗牌后的今天,內部控制已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不再被認為是約束公司發展的絆腳石。只有公司部門設置合理,各環節溝通暢通,內外部信息獲取及時、有效,才能為公司的長久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能夠影響公司各項經營活動的運行、強化企業文化、加強內部員工執行內部控制的自覺性,是決定其他要素能否有效發揮作用的基礎。建立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能使公司各項內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落實,能為實現公司經營目標和整體戰略目打下良好基礎。
(二)企業經理層的素質、品行和企業文化建設。
公司每個部門都有一個團隊,都有一個領導中心。領導者如何,決定了這個部門的發展如何。他既是業務發展的領導者,也應該是企業文化發展的引領者。管理者的自身職業素養及個人品德在企業經營管理中起著重要作用,會直接影響著它身邊的每一位員工。只有領導者以高尚的品格、卓越的才能、親民愛民的情懷感染人、征服人、帶動人、凝聚人,才能更好的帶領團隊,為公司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建立健全公司組織架構體系
組織結構是公司經營活動的整體框架,公司的組織結構確認相關的管理職能和報告關系,以及為每個組織單位內部劃分責任權限制定辦法。組織架構一般用圖形的形式來表現出來,一個完善的組織架構,應該能夠準確的反映出授權方式以及報告關系。甚至是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亦可體現出來。良好的組織必須以實現公司目標為使命,并具有層級清晰、溝通流暢的協調合作體系。
(四)提高公司溝通效率
經過短短30余年的發展,信托業整體資產規模已躍居金融行業第二,僅次于銀行。公司大了,環節多了,人員增加了,效率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信托公司在組織架構、流程設計和運轉中仍存在很多突出問題。特別是對于中后臺和前臺的銜接問題。前臺和中后臺部門配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公司效率的高低,前臺和中后臺部門相互埋怨,只會影響公司文化,妨礙公司正常業務發展。評判效率的根本原則是價值的實現,如果影響價值實現,任何理由和借口都微不足道。
(五)預算控制
預算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對公司經營活動運行質量的有效監督。在信托業蓬勃發展的今天,公司規模不斷增大,公司管理及成本控制問題日益突出。做好預算編制,有效貫徹執行,并對實際執行情況進行考評,對于信托公司的穩步發展至關重要。
(六)加強人力資源管理
近些年來,隨著信托公司業務規模、領域和模式的迅猛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人力資源的管理也變得尤為重要。一個完善的人力資源政策,能夠確保為公司招來符合公司文化以及適應公司發展要求的員工。公司應當建立完善的用人管理制度,并切實有效的執行。在制度之外,還應建立一套科學的、適應本公司發展的培養計劃,對員工的培訓、待遇、業績等方面做出量化標準,最終能夠為公司輸出源源不斷的優秀人才。行之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對培養企業員工、提高個人品行、更好地貫徹內部控制制度會起到很大促進作用。
四、結語
現代的信托起源于英國誠信的價值體系中,和西方社會“工程師+律師”的文化相輔相成。中國原本沒有信托的法律制度,但由于經濟發展的需要,已經被引入了信托的概念,并被廣泛應用于商業領域。中國直到2001年才正式出臺了《信托法》。但是,我國《信托法》給了受益人一個相對弱勢的位置,更多的權利賦予了財產委托人而不是受益人,和西方傳統意義上的信托有較大區別。而之后出臺的《集合資金信托管理辦法》,又賦予了受托人—信托公司較大的管理權利,造成受托人有可能根據各種商業目的偏離信托的主旨,這也是為什么中國的信托業才發展30多年,全國范圍內就清理整頓了六次。痛定思痛,作為經營風險的企業,作為背負受托責任、有著較大權力的金融機構,信托公司短期內通過對人的內部控制,并輔以相應的獎懲措施達到風險管理的目的,而長期則只有通過企業的優秀風險文化滲透,使其浸潤到每一位員工的血液中,從而在公司內部形成自覺自律的風險意識,才能夠“治未病”,真正防范于未然。
參考文獻
[1]黃晶.《企業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及對策》[J].科技創業,2009(3).
[2]王青松.《企業內部控制與全面風險管理》.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8.11.
[3]高立法.《企業內部控制實務》.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7.
[4]張先治,戴文濤.《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系統研究》.審計研究,2011.
[5]王天恩,肖珊珊.《中國信托業的困境與戰略選擇》[J].當代經濟學,2007(3).
作者簡介:陳揚(1988-),男,北京人,大學本科,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任職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