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彩虹
【關鍵詞】 校本作業;開發;問題;差異性;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 G62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3—0074—01
一、校本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1.校本作業設計體系上不夠科學、系統。基礎知識、技能訓練歸納整理不成體系,知識點凌亂、重復,不少知識點的選擇和時序安排缺乏科學性,存在著較大的主觀性、盲目性和隨意性。
2.校本作業設計層級上不夠嚴密、合理。在基礎知識、技能訓練、拓展延伸三個訓練層次中,第一層次耗時過多,二、三層次相對薄弱,作業分層不明確,不同層次的學生做著完全相同的作業,因材施教的原則在作業層級設計中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
3.校本作業設計內容上不夠創新、靈活。不能隨著教材和教學理念的變化及時更新作業內容,作業設計的題目陳舊或超綱現象突出,內容缺乏新意,知識面拓展延伸不夠,作業在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能力上還比較欠缺。
4.校本作業評價機制上不夠全面、客觀。作業評語刻板、教條化,大部分教師的作業評價只是一些簡單的“優”“中”“差”的等次,有些作業雖然寫了評語,但評語沒有感染力,缺乏人情味,作業評價嚴重忽視了對學生發展的激勵功能。
二、對校本作業開發的研究
1.注重校本作業的差異性,構建分層的基礎知識體系。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由于先天稟賦及后天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存在著差異。因此要遵循“少而有效”的原則,采取作業分層的策略,在不加重學生學習負擔前提下,分學段匯編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手冊,在設計上充分注重作業量和作業難度分層兩個因素,分層次設計基礎知識、技能訓練、拓展延伸三個部分。對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只需識記和掌握第一層次最基本的知識點,若時間和精力允許,可選擇性完成第二層次的技能訓練。對那些基礎較好的學生,可直接選擇完成二、三層次技能訓練和拓展延伸的作業。由于分層作業的份量、難度適宜,選擇自主,完成的時間靈活,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作業不再有困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完成作業的樂趣。
2.注重校本作業的實踐性,促進學生個性張揚。語文和社會生活聯系緊密,實踐性作業能成為連接課堂與社會生活的橋梁。我們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例如我們學習《皇帝的新裝》等文章時,將其巧妙設計成表演類作業,根據課文內容排練課本劇,引導學生自由選擇角色和表演伙伴,把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并合理想象,配上一些動作、表情,讓全班學生進行表演練習,盡量讓每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這樣不僅熟悉了課文,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張揚了他們的個性。
3.注重校本作業的趣味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動機。作業設計要擺脫單調乏味的重復練習,增加趣味性作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我們學了《李逵見宋江》之后,鼓勵學生閱讀《水滸》全書,查閱相關的資料,設計讀書交流課,按照老師預設的題目,同學們圍繞水滸不同的人物形象,自立觀點,暢所欲言,交流心得。在落實學生聽、說、讀的作業中,完全擯棄傳統的古詩文教學模式,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教給學生鑒賞的技巧,引導學生將部分詩詞通過譜曲,改編成歌曲,反復詠唱,唱出詩歌的情感、韻律,領悟詩歌的意境。通過寓教于樂的教學,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4.注重校本作業的創新性,鍛煉學生學習思維。面向未來的語文校本作業設計,應當從守成型向創新型轉化,既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靈活運用能力,又要在運用中強化創新意識。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我們讓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層面的閱讀作業中自主選擇、自主創新。比如我們借助全區廣場文化藝術月平臺,以學校為單位,舉辦經典詩文誦讀比賽活動等。同時,在校園文化活動周期間,我們組織學生進行“詩配畫”創意活動,并創辦手抄報和展示臺,把一件件創意生動的作品懸掛在樓道文化墻上展示,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創作激情。
5.注重校本作業的拓展性,培養學生語文素養。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鼓勵學生主動探究,挖掘創造潛能,讓學生在拓展延伸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通過多年的語文教學,我們發現寫作是老師和學生最頭痛的,老師作文課上的乏味,學生作文寫的艱難,針對這一難題,我們注重培養學生寫作的意識和習慣,把寫作當作體驗生活和社會的必修作業,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自然和社會,有意識地拓展學生的視野,鼓勵他們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物,用心體會這些事件的真善美,在體驗生活中感悟人生。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