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素琴
摘 要:美術是一門充滿美感的藝術,它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以美的享受。尤其是在色彩方面,它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正因為有它,才讓整個世界變得更加絢爛多彩,給人們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美感。
關鍵詞:多媒體;感知色彩;搭配色彩;應用色彩;游戲教學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生活相聯系,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欣賞美、感受美,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為適應新時期色彩教學的要求,我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現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淺談如下:
一、在游戲中感知色彩
色彩知識屬于美術基礎知識的范疇,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感受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而低年級學生所畫物體的色彩一般都是以現實生活中物體的固有色為準,同時,學生在作畫時喜歡用鮮亮的顏色上色,使畫面的色彩形成強烈對比,鮮艷奪目。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我時常會突破常規,一般不向學生講解一些有關色彩方面的專業知識,而是讓學生有意識地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在他們的繪畫中,去充分表現出自己的大膽、稚嫩、天真爛漫的性格,突出畫面夸張的,甚至是離奇的色彩,只為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比如,在上二年級下冊第4課《彩點點》時,首先伴隨著一曲優美的旋律,通過“拼圖賽”的游戲活動拉開了本節課的序幕,同桌合作,在聽音樂的同時,拿出課前準備的不同顏色的圓片,組成自己喜歡的有趣的圖畫(一或兩個即可)。音樂停止,活動結束。孩子們興趣盎然,臉上洋溢著燦爛的微笑,不斷地向同伴和老師展示自己的新發現,學生在自主實踐中體驗著學習的樂趣,并久久回味。
二、在游戲中搭配色彩
色彩更多的時候是人對自然和社會的一種感觀經驗。色彩情感的產生,并不是色彩本身就具備的功能,而是人們賦予色彩的某種文化特征。這種特征在人們心理的反應又會反作用于色彩,使人們對色彩產生一種經驗性的好惡,當色彩在人們的腦海中已經被定位為一種事物的象征的時候,每當看到這種色彩,就會本能地想起這類色彩所代表的事物或事件,繼而心理上會對色彩產生某種感情。這種感受完全源于生活中的經驗,比如,黃色往往象征富貴,這種情感更多的是來自于秋天豐收的色彩;綠色往往象征生命與希望,這種情感更多的是來自于春天的萬物萌生。黑色、白色在中國的許多地方是人們哀悼死者時所用的喪葬顏色,代表著死亡與悲傷。而這兩種顏色在歐美則被作為高雅、莊重的婚紗或禮服的顏色,代表著純潔。那究竟怎樣搭配才會給人們強烈的視覺沖擊和美感呢?我引導學生去體驗多媒體課件中修拉的名作,如:粉紅和天藍相間排列的天空就會變成淡紫的色調,引導學生瞇起眼睛看畫,讓學生感受在朦朧的目光中色彩的魅力。
三、在游戲中運用色彩
作為美術教師,我們不僅僅只傳授美術技法,還要讓學生將學習到的色彩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能夠學以致用,服務生活,服務社會,將色彩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并運用起來。如:一年級美術下冊第四課《畫中畫》一課,先畫老鼠再畫貓,最后畫張大床貓兒眠,這更突出了畫要有層次感,顏色的搭配更要鮮明。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要做到這些的確很難。所以,我巧用多媒體先進的教學設備,調出調色板,采用多種顏色進行調試,方便快捷,并根據學生的心情和喜好自由選擇,突出了重點,攻破了難點。同時,將一些作品放大展示,在顏色的搭配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個活動我將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然后,請學生回去后在電腦上下載游戲《我的世界》,按自己的心愿設計理想的家居環境,分別將自己喜愛的房間從功能、色彩搭配、家居的美化裝飾上進行別具匠心的布置。家居色彩由墻面色彩、地面色彩、家具色彩、裝飾布藝色彩組成,室內色彩設計注意色調的整體與和諧。我指導學生利用收集來的各色布料或現成的服裝嘗試搭配,并搭配別致的飾物、帽子、眼鏡等,體現出自己的風采。然后又通過查找資料、相互探討或獨立思考,組織學生喜愛的活動:劇本表演和小組分組表演時裝秀。在劇本表演當中,最為出眾的學生作品是《皇帝的新裝》,皇帝由有衣服到沒衣服,學生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合理地運用所學到的色彩知識,制作出華麗的衣服,并表演出很有趣味的小短劇。
總之,色彩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它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是色彩,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繽紛絢麗;是色彩,讓我們眼前一亮,心情舒暢。
參考文獻:
李圣杰.色彩教育[J].教育論壇,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