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振敏
摘 要:現如今,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很多學校開始重視學生的上課情況,重視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那種只是為了提高學生成績而死氣沉沉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遠去了。現在學校、教師、家長開始重視起教育的過程,這三方都希望在學校的引領之下、教師的教育指導之下,能夠讓學生獲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生已經不再是教師或者家長心中的學習工具,他們更加希望自己能夠有一個快樂、充實的童年。面對這一教育理念的重大變化,學校和教師自然會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使學生能夠在快樂中展開學習,讓學生愛上學習。經過一系列的商討,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在課堂上消化教師所講的知識點,這無疑是最有效、最直接的一種方式和方法。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學模式;互動式教學
小學階段正是一個學生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養成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重要階段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讓他們學會自己思考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現在的小學生比較活躍,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抓住這一點,在課堂上多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參與教師的課堂教學中來。我想,用這樣的方法,學生才會全神貫注地聽講,才能夠參與教師的課堂,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思考,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動腦
數學是一門十分靈活的課程,一道題可能有多種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那么教師就應該抓住數學的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多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在課堂上努力思考,積極發言,打開學生的解題思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在課堂中,那種刻板的講課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現在的教育模式。比如在學習“計算三角形面積”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三角形不同的底邊乘以底邊所對應的高,讓學生自己進行比較和討論,讓他們自己發現用不同的方法解出來的答案是否不同。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不會學得死板,他們會有多種思路去解決問題,也會更加靈活地運用教師所講的課堂知識。
二、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到知識
曾經聽到有一位學生對我說:“老師,我們上課的時候能不能多增加一些互動的環節,我們不喜歡這么死氣沉沉的教學模式,這樣的課我都快睡著了。”他的這句話讓我有很大的觸動,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想要把這門課開設好,讓學生能夠學習到數學的精華,讓這門課程發揮到我們預期的效果,就要在講課方式上有所創新。
三、在教學過程中多結合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愛上這門
學科
現在的學生,尤其是小學生,他們都接受過新鮮的事物,在面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時,他們就是“十萬個為什么”。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抓住學生這一特點,努力將生活中的一些案例應用到生活中,讓學生覺得今天老師所講的知識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這樣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讓學生認識“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概念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教學道具,在上課的時候向學生展示,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這種抽象的概念,使他們對新學習的概念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印象。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解了理論知識之后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讓他們將今天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不能讓他們認為學到的知識是知識;要讓學生能達到活學活用的效果,不能僅僅只限于書本知識,這樣的教學才是成
功的。
四、在平時的課堂中讓學生發現數學的內在美,培養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個充滿美的世界,里面有很多結論讓人出乎意料,比如高斯公式等等。我們可以給學生講解這些有規律的知識,讓學生在發現美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讓他們把知識學活,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比如我們可以在平時給學生講一些奧數題,讓他們開闊視野;在學生認識角的時候,我們可以多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建筑大樓的墻角、教室里面的墻角、自己書包上的
角……而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多給學生講一些數學家小時候的趣事,通過名人的故事來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在講課的過程中,我們要抓住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思維模式,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才會更好地抓住學生的心。
數學這門學科是其他學科的基礎,教師在講課的時候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俗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所以教師在學生的小學階段就要把他們的興趣培養起來,注重課堂教學,這樣他們有了學習數學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后,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石潤.淺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6).
[2]蔡順蘭.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