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海波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什么是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
小學數學的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情感價值觀的培養,同時也應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如果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便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利于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
小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以下就在學習各個環節中如何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
古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強調不管你做什么事,都應該預先有所準備。學習當然也不例外。預習是學習的第一個環節,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預習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利于發現學習的重難點,有利于提高聽課的效率。
二、專心聽講習慣的培養
專心聽講是學生在數學課上接受信息、獲取知識的重要保證。很難想象,一個上課與別人交頭接耳,愛做小動作,思想開小差的學生能取得多么優異的成績。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必須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
三、勤于思考習慣的培養
“數學是思想的體操。”體操能使身體強健、靈活。數學能使大腦敏捷、靈活。小學學習數學,必須勤于動腦,多多思考,才能使自己的思想正確,思維敏捷,才能為學好其他學科打下堅實的基礎,將來才有可能登上科學的頂峰。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首先要激發他們動腦思考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情境,設疑激趣,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問題的答案。教師要適時地給予愛動腦筋的學生激勵性評價,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長此以往,學以便會養成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當然,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也不能光靠興趣來維持,還必須對學生提出明確要求。時常強調勤于思考的重要性,運用身邊的事例現身說法,使學生通過對比,與別人比,與自己比,橫比,縱比,從而自覺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譬如,我所帶的兩個班,(一)班學生上課思維活躍,勇于發言;(二)班學生上課很少有人舉手發言,課堂氣氛有點沉悶。成績檢測的結果出來,兩個班存在一定的差距。誰優誰劣,不言而喻。我把兩個班的學生安排在一起上了一堂大課,讓(二)班的學生切身感受一下,要求他們以(一)班的同學為榜樣,努力養成勤于思考、勇于發言的良好習慣。
四、認真作業習慣的培養
數學知識的獲得是通過作業來鞏固的,數學技能的形成同樣是通過作業訓練來獲取的。作業是檢測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只有通過練習和運用,才能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的環節,
從而進行針對性的強化訓練,真正掌握所學知識。所以,我們要讓學生明確認真完成作業的重要性,從小培養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
教師要對學生的作業提出明確要求:字跡工整,認真審題,細心計算,自覺驗算,反復檢查。對于嚴格按照要求完成作業的學生給予大力表揚,展示他們的優秀作業,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
要培養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教師對作業的處理必須科學合理。作業的難度要適中,作業的分量要適中,不可過難過重,避免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挫傷他們做作業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敷衍了事的態度,只管做完,不管對錯。作業的批改要及時、細致,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面批面改,耐心輔導,要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培養他們對作業的興趣,使他們把認真完成作業當成一種習慣。
五、課后復習習慣的培養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些《論語》中的名言都是強調復習的重要性。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與遺忘作斗爭的過程。只有經常復習,才能使所學知識得以鞏固,進而對所學知識有新的理解和體會,形成熟練的技能,成為永久性記憶。所以,我們要重視對小學生課后復習習慣的培養。
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課后復習的習慣呢?根據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首先要激發學生復習的興趣,
其次要讓學生知道復習的內容。復習的內容不僅僅是做做練習題,還要仔細閱讀課本,對課本上的概念和法則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和運用,對例題中的方法的把握運用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另外,復習范圍還應拓展延伸,可以閱讀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數學報刊,把自己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
去,開闊視野,開發智力。
以上只是就學習的基本環節談談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實際上還有很多的數學學習習慣需要培養。譬如,質疑問難的習慣、參與合作的習慣、勤于動手的習慣和準確表達的習慣等。由于篇幅的限制,這里就不再一一贅述。
“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品格;播種一種品格,收獲一種命運。”讓我們努力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讓他們用數學這把金鑰匙打開智慧的大門,創造精彩的人生。